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按
承认一个人的优秀,并不难。
而对于任义松医生,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很优秀。
他是我发小,自幼的玩伴和邻居,我们两家是多年世交。同在一个山村出生,一起读书、学习,长大后各自征途。
年2月21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湖北告急,武汉告急。身为医院急诊ICU主任的任义松医生,作为全区首位驰援湖北抗疫的医务人员,加入了全省工作队,搭乘上了直达湖北的飞机。
没有人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天,他到底会经历什么。
他得到了正坚守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疾控中心一线妻子的支持,他辞别了年迈的母亲,并向母亲托付了年仅8岁的女儿。
那段时间,他那位性格开朗、平素十分健谈,仍居住在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乡下的父亲,却突然变得不善言辞。在与我父亲谈及疫情防控时,总是沉默不语。他是在为儿子担心着。这种担心,“空巢老人”最懂。
我们同学群里,转发着任义松医生的新闻、信息、图片。我们都在为他的精神而感动,也在为他祈祷祝福,更为有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同窗好友而骄傲。
3月21日,得到他平安离开武汉的消息,我们无不振奋。
英雄归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仪礼。他淡然地告诉我,他所付出的,仅仅是一个医生应有的职责。
所有人都很好奇,在这漫长的三十天,他到底在经历些什么。
所幸,我获得了授权,得以发布他武汉期间挤占休息时间零散记录,在回成都后集中修整期间,抽空整理完成的三十则“抗疫”日记。
只有经历过的心情,才最真实。这三万多字,是任义松医生来自武汉抗疫一线最真实的记录,让人在振奋、伤心、感激之余,更是百感交集。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谨以这最为难得的三十则日记,致敬以任义松医生为代表的所有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付出努力甚至牺牲的医务人员。
题记
这世间,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我成为了负重前行队伍中的一员。逆行,没有理由。
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没有黄鹤楼,没有神农架,没有武当山。也没有热干面,没有精武鸭脖,没有老通城三鲜豆皮。更没有劲酒,没有白云边,没有稻花香。
只有病毒、医药、器械、病人,还有死亡的哀痛,重生的信心,更有离别的不舍,征战的汗水。
身为医者,我虽然见惯了人间的生死,但在令我百感交集的湖北疫区,我始终不能忘记病人得知确诊信息后的绝望,始终不能忘记他们脱离危险时的欢愉,始终医院中弥漫的紧张空气,始终不能忘记战友们不分昼夜忙碌与死神赛跑的身影。
经历了人生中迄今为止,最为漫长的三十天。所幸,一切都已过去。没有轰轰烈烈,但已竭尽全力。
冬去春来,百花盛开。而有些花,却终究不在。缅怀生命,敬重职责。只愿人间有爱,风月长情。
年2月21日成都到武汉晴
今天,是我出发前往武汉参与救援的日子。
我不止一次给自己打气。此行的目的,是要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尽最大能力为武汉和武汉的病人做点什么。
最近,已经通过《呼吸界》《重症与康复》等平台,结合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反复阅读,我暗自定下目标,一定竭尽全力做好份内工作,在服从安排的前提下,尽可能申请到重症病区。
因为,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只有和危重病人打交道,才能最大化认识疾病、把握疾病、战胜疾病,才能实现我此次出征武汉的最大目的——救人。
早上7:00,我再次清点自己的行李,包括各种生活物资、防护物资,从备用眼镜到湿纸巾,生怕有所遗忘。因为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在前线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比如眼镜一旦坏了,没有备用眼镜,对于一个资深近视的人来说,什么都干不了。
8:00,我来到科室。虽然已经对工作进行了反复安排和交待,临走时还是免不了再次对重点事情进行叮嘱。
8:50,郫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吴红艳同志,卫健局长阚华勋同志、副局长薛峰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局党委为我送行。随行领导还有院党委李钰书记、曾洪艳院长、吕霞书记、张仁和院长、庄光彤院长、张勇刚院长、祝贞华总会计师、尹维姐等。他们反复告知我,一定注意个人防护、保重身体。
领导的关心和嘱咐,让我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正如吴红艳区长所说“你轻装上阵,医院和局党委”。此刻的他们,除了关心我的救援使命,更关心我的人身安全。但我并不担心,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我自信能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负重托。
9:15左右,薛局长、曾院长、美玲妹妹一行,送我去成都指挥中心集结。我被分配到中医组,同医院、医院、医院的各位同仁。初次见面,大家都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此次成都一共派出的57名队员,分别来自简阳、崇州、彭州、都江堰,还有中医队。未来的一段日子,大家将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在指挥中心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和授旗仪式后,成都队员将随四川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多名队员出征武汉。
到达机场,清点行李,办理好托运,参加完四川省第九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通过VIP通道进入机场,我们将乘坐成都航空前往武汉。
出发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也相信,“前路有光”,自己一定“初心不忘”。此行的初衷,就是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不想轰轰烈烈,但求问心无愧。
今天天气晴朗。成都航空乘务员表达祝福和感谢,一首《谢谢你》,使人眼睛湿润、心存感动。让我们在心愿墙上写下心愿。我写下的是:“愿雾尽快散去,带着郫县豆瓣、就着热干面,看醉美的武大樱花”。
当飞机到达武汉上空,高速公路、田野、房屋、河流,清晰可见。但地面上没有一辆车,没有一个运动着的物体。
整个武汉都沉睡了,沉寂得可怕。
17:30,终于降落机场。领队和院感老师反复叮嘱:我们已经达到武汉,既是救援地,也是疫区,大家要时时刻刻注意防护,确保个人安全。
下意识地,我再次核实口罩是否戴好。我非常清楚,新冠肺炎以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消化道和空气传播,除非在狭小空间存在空气气溶胶传播可能。医院蒋荣猛教授多次讲课也反复提到这一点。
所以,戴好口罩和做好手卫生必须是重中之重。戴好口罩,不洗手不能摸身体粉盒部位尤其重要。我反复提醒自己。
偌大的停机坪上,只有我们的飞机。似乎除了我们自己,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静止的,安静得可怕。
候机大厅里,有志愿者举着旗子,声嘶力竭地喊着“感谢四川!感谢四川!”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接机的女同志也是一名志愿者,30多岁。她来自湖南,一个人开车过来帮忙,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此行目的,只是想帮助武汉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想,在这个城市的角落,也一定还有许许多多如同他们一样的志愿者,在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默默奉献着。
接机的大巴行驶在宽阔的高速路上。我们之外,没有车,也没有人,除了耳边呼呼的风声和星星点点的灯光。这座城市,正以他的傲气坚持,为其他地方争取时间。大屏幕显示着“武汉加油!中国必胜!”我相信,这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19:30,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达到入住酒店。这段异常遥远的路程,让我迫切希望早日看见车水马龙。许多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帮我们卸载行李、物资,并护送至指定地点。
入住酒店后,我们对房间做了分区,划分为污染、半污染、清洁区。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物资准备以及生活准备。科学的救援,应该从生活小细节做起。
收拾完东西,分别给家人、领导、同事、朋友,以及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报平安。我想告诉他们,我一定会竭尽所能、科学救援、平安归来。
年2月22日武汉晴
昨夜睡得很好。武汉的夜,格外安静,静到令人发怵。
早上醒来,已经是8:00。置顶群消息提示“今天上午自己整理房间,做好分区工作,认真阅读《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和《防护方案》。务必做好个人内务和防护措施,为下临床做好准备。”
对于房间防控和分区,我是这样安排的:进门斜行划线作为污染区,卫生间、公寓操作台作为半污染区,卧室作为清洁区。分别用胶带贴好线,作为分区标识。
进入楼道,在电梯口取手消液清洁双手,进门后再用手消液清洁双手,将外出服和鞋子放在污染区内,换洗漱鞋,进入半污染区。将衣服,包括内衣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洗漱完毕后,着干净衣服进入清洁区休息。各区专用拖鞋,不能混合,接触半污染或污染区的所有地方,都需要清洁双手。
严格的院感控制,是做好这次救援的关键。我们救援队中,任何一位同志感染,都将是灾难,都可能拖垮整个队伍,马虎不得。
下午到室领取统一派发的物资,包括方便面、尿不湿、火腿肠等。随后到室进行防护培训,主要是穿脱防护服技术操作,也是整个防护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中医队的同仁自发相互监督,相互指出细节做得不到位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万无一失。
之后,接到成都市领队王刚同志通知,医院医院。医院。我了解它,是通过媒体和新闻,在疫情抗击中,刘智民院长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柳帆护士也壮烈牺牲,一家四口都不幸遇难。想到此,让我悲伤欲绝。
按照安排,我们成都救援队对口重症医学科。目前14张床的综合ICU,收治的都是最重的新冠肺炎病人,有4位气管插管,3个血液净化治疗。领导要求大家马上行动,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为进入病房做准备。
对于我而言,进入重症医学科正好专业对口,这也是我计划中最想去的地方。管理最重的病人,才是我们重症医生的职能职责,才能把自己的价值发挥最大。
直到今天,我才突然发现,我们中医队选派的人员,都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而我是中医队唯一的医生。
夜间,我再次阅读《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方案》,看视频,认真梳理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各种细节。
年2月23日武汉晴
早上,接到成都领队王刚同志通知,于8:30到酒店楼下空地上召开成都医疗队医生组工作会议。会议具体内容,是安排下一步工作。
成都医疗队共14名医生,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任务。了解到简阳4名(重症1名、呼吸1名、感染1名、院感1名),都江堰3名(重症1名——为成都领队王刚、呼吸2名),彭州3名(重症1名,呼吸2名),崇州3名(重症1名、呼吸1名、感染1名),郫都区1名(重症,那就是我)。
在人员安排上,需要除去领队1名和院感1名(分别为王刚和简阳的院感任小兵)。进入病房的一共12名,从专业上看,进入病房的人员中,有重症4名、呼吸6名、感染2名。
由于各个监护室特点和病种不一样,医院监护室属于综合ICU,这对大家而言,都是一场考验,尤其对于不是重症的医生而言,更是一场严峻考验。对于我们来说,必须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确保顺利开展。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特殊的场景下,以特殊的形式见面。虽然大家都带着口罩,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脸,但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救人!救人!尽管专业不同。
领队将大家进行了相对分工,按照专业划分,按照重症医学医生和呼吸、感染科医生搭配原则,确保能够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复杂情况。我和彭州、都江堰的同仁纳入同一医疗组,我搭配都江堰的两名呼吸科医生上班,彭州苏主任搭配彭州的另外两名呼吸科医生上班。
参加完成都医疗队医生会议,我们马上到街对面军悦酒店参加感控培训。四川省援鄂第九医疗队队长王东同志(医院党委书记)再次强调组织纪律。四川前方指挥部总队长指示,要求保持信心、科学救援、规范工作,确保医疗队员“零感染”。
四川省第一批救援队、医院院感老师集中给大家培训感控知识,重点为口罩、手卫生、去污处理。重点演示了穿脱防护服,强调了各种细节。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大家,只要做好细节,不需要太过担心,我们目前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安全和可靠的。这也给大家提升不少信心。
四川省第一医疗队从大年三十至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科学救援、排除各种困难,他们用科学的救治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感控的蓝本。
会议最后,王东书记告知大家需要再次更换酒店。因为目前我们住的酒店属于公寓式酒店,很多楼层住着普通民众。我们医疗队和民众混合居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我们进入病房后再到酒店,可能带回病毒、传染他人。为了其他人的安全,我们需要搬到现在开会的酒店(军悦酒店)集中居住。叫大家会后收拾东西,准备搬家。
我回到酒店,将所有东西重新打包,逐一收拾。15:30,我们将行李搬到酒店楼下。有志愿者主动上前帮助我们搬运,且主动驾驶自己的私家车帮我们运送物资。
我被安排到8楼和都江堰医疗队员挨邻居住,这样便于上班后可以互相照顾。
到了酒店后,又重医院提供的穿脱防护服流程海报进行裁剪,重新分区。看着成果,我忍不住为自己的就地取材点赞。
收拾完后,赶紧回复各种电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