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妙莲华第集薰法香逐字笔记

(本文是花莲职志团队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大爱台播出的为主,感恩!)

静思晨语-静思妙莲华第52集

(法华经?譬喻品第三)随他得记心踊跃

福慧两足喜无量,因缘合和悦欢乐,圆觉呈现大自在,随他得记心踊跃。

◎「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法华经譬喻品第三》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法华经譬喻品第三》

◎「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法华经譬喻品第三》

◎舍利弗本为声闻众之上首,众所知识;今于佛前得受,于未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时会中大众天人等,闻佛为舍利弗授记作佛,均起自庆、庆人之意。欢喜、喜发于内,称「乐悦」;踊跃、喜形于外,称「踊跃」。

◎激动心扉,脱衣供养于佛,表示庄严佛身之诚意。

◎天衣住空回转,显当时之灵瑞,并喻闻《法华经》者,净心超出四生,凝聚妙理,兼有循回三界,悲愍群生,不忍境物生变之意。

「福慧两足喜无量,因缘合和悦欢乐,圆觉呈现大自在,随他得记心踊跃」

要成佛,必定要修福、修慧两具足,若能够这样,就会渐渐接近我们清净的如来本性。因为我们人人与佛的心、本性都是平等,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只是我们凡夫一念无明,就落差千万,生生世世,无量数劫,将无明习气不断不断增加,落得人生不得自己。要生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前世是如何来?要到哪里去?不知道。但是,这时候若有因缘遇到佛法,即使是最不理想、最贫穷苦难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曙光。

就像非洲,那个地方真的是贫困,又有种族歧视,虽然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却有一群从台湾去的菩萨,在那里经商的因缘,将台湾的爱带去南非,将法传到那个国家。

十几年的经营,当地的菩萨已经浮现出来,有人、有力,所以今年的冬令救济,除了南非、津巴布韦、莱索托,还有斯威士兰、莫桑比克,共五个国家,将台湾运送过去的白米,在当地分配做为冬令发放。

莫桑比克从去年开始,由南非的菩萨将种子撒下去之后,是蔡岱霖夫妻在那个地方耕耘。这次八月的发放,真的很感恩。因为岱霖的先生迪诺,在「脸书」召募了一群志工,也发挥很大的力量。在八月十二日要去马腾得尼发放,他们开着卡车来载白米。

那时候,也很感恩潘明水、赖文德、吴国荣,还有好几位台湾的志工,带领着南非的菩萨,先在斯威士兰发放完,就马不停蹄赶到莫桑比克会合。

人数忽然间增加这么多,再加上「脸书」志工,岱霖担心车辆不够,想要减少人数。幸好潘明水提醒她:「交通,设法增加坐位,让人人都能到达,不要失掉了任何一颗爱的种子。」就这样,由原来的车辆,一直挤、一直挤,那个地方的人都蛮有「分量」,不知道那是怎么挤进去的。

还有在马腾得尼的本地志工,他们说:「我们可以用走路的。」所以早上天未亮,距离比较近的,四五公里路,他们就用走的。载着白米的车也到达了,但是那里都是石砾小路,货车无法接近发放的场地。怎么办呢?

幸好有这么多人,再加上当地人,这样人接着人,就一直接过去,排了八十多公尺远,还翻过了二道矮墙。看到他们的照片,「哇!很长很长的人龙,真的排很长。」一包一包的白米在空中抛接过去,好像在飞一样,场面实在很壮观!幸好临时涌现这么多的菩萨,才有办法将卡车上这么多的白米快速搬到发放地点。这也是很不可思议!

看看,有心就能福与慧两足尊,福德与智慧合起来,就像人的双脚,不论时间要多久,路要走多远,只要心中有爱,一定可以到达。尤其是付出的人,看别人欢喜,也见闻随喜,也愿意再投入。这种爱和智慧,付出而内心欢喜,真的是「福慧两足喜无量」。

看到他们的本土志工不断增长,那种欢喜,实在是「因缘合和悦欢乐」。像这样的人性不就是与佛性平等吗?这「圆觉呈现大自在」,每一个人福与慧很圆满,内心是清净、很欢喜、很自在,所以「随他得记心踊跃」。这一段偈文所说的与《法华经》不是同样的境界吗?

前面的经文,佛陀已经为舍利弗授记,向舍利弗祝福:你未来的成就是这样,你未来的报土是那么丰富。你所度化、你所教化的人,人人都是菩萨,所以应该为自己欢喜。

经文:「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前面说过,这些是四众、八部,也就是人与天龙护法等,全都很欢喜。

接着经文说,「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这是看到舍利弗已经受佛陀授记,大家都很欢喜,见闻随喜。

◎舍利弗本为声闻众之上首,众所知识;今于佛前得受,于未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舍利弗本为声闻众之上首,众所知识」。凡是佛教徒没有人不认识舍利弗,因为舍利弗是佛陀僧团中声闻众的上首,因为他是智慧第一,人人认识,人人所尊重。

「今于佛前得受,于未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现在佛陀已经为他授记,将来能够开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是要到达无上正等正觉,这段时间还很长,必定要在人群中付出,修得福与慧具足,那时候他就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人群中是我们觉悟的资粮。

几天前说过,莲花长在污泥中,能让污泥漂亮起来。就像在人群中,有这么多菩萨,让人群亮丽起来。刚才说到南非,我们只要想到南非,就想到那里的人很辛苦。而我们现在听到,当地有这样发心的大菩萨,不怕路途遥远,种族差不多,贫困也相同,现在竟然有这么多人踊跃想要做好事情。他们从内心起欢喜,不怕辛苦,甘愿这样搬运,有车的人出车,有力的人出力,就像是在污泥中绽放了莲花。

台湾无以为宝,以善以爱为宝。多少爱的力量、爱的种子、爱的精神,是从台湾不间断的扩散出去,向全球布善种子,这是无染着的爱心。所以,「无上正等正觉」是我们大家所追求。

为什么要付出?因为在人群中见苦知福,我们很满足。「足」就是有余。我们自己觉得还有力量可以帮助人,不论是体力或物资的力量,愿意付出再付出,这是人间的美,美在那分爱的能量,这就是爱的力量。

我们人在天地之间,要如何净化?要如何让人间有希望?就是这念爱心。爱心凝聚,能够不断的累积福与慧的结晶,那就会净如琉璃。

我们想要成佛,能够体会天地宇宙万物的道理,那是无上正等正觉,就要将我们的凡夫心转为菩萨心,行于菩萨道,修善、造福、结大福缘。一直累积在人间的所见所闻,所有的知识。「日」是曙光,再加上了「知」合起来,叫做「智」,智慧与宇宙结合起来,这就觉悟了。所以舍利弗还要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才能够成佛。

◎时会中大众天人等,闻佛为舍利弗授记作佛,均起自庆、庆人之意。欢喜、喜发于内,称「乐悦」;踊跃、喜形于外,称「踊跃」。

在那个会中,他是众所知识的智能第一,大家听到舍利弗已经得佛授记,都「心大欢喜,踊跃无量」。这些佛的弟子、僧团里的大众,不只是欢喜舍利弗能够得佛授记,其实自己也提升了信心,舍利弗既然受记,也会轮到我得到佛授记。替舍利弗欢喜,其实也是自庆、庆人,不只是我会轮到受记,人人都轮得到受记。

◎激动心扉,脱衣供养于佛,表示庄严佛身之诚意。

那种欢喜舍利弗已经得佛授记,未来还会轮到他,彼此之间庆幸、欢喜的心情要如何表达呢?天人为了表达他们的「激动心扉」,欢喜的心门一打开,真的很欢喜,就是「脱衣供养于佛」,表达出欢喜、激动。

我们看过大学毕业典礼之后,一些孩子将方帽丢往空中,也是表达欢喜!这些天人脱下天衣供佛,表达欢喜、庄严佛身之诚意。难道这些衣服,佛陀能穿吗?没办法。这是表达一个欢喜的气氛,将衣服脱起来,表达我很欢喜,要让佛陀知道我们都欢喜。这种和孩子大学毕业,将方帽丢到空中去,一样的意思。在这种欢喜的气氛,要让佛陀了解,大家是见闻随喜。

◎天衣住空回转,显当时之灵瑞,并喻闻《法华经》者,净心超出四生,凝聚妙理,兼有循回三界,悲愍群生,不忍境物生变之意。

「天衣住空回转」。天人的衣服都很美,脱下来再抛上去,五花十色的衣服在空中回转。就像莫桑比克的那场发放,长长的小路,货车无法进去,改用人龙抛接传送白米,远远地看,一包包白米就像在半空中飞跃似的。

这种欢喜,是一种心灵的瑞相,譬喻闻《法华经》的人,「净心超出四生」。人听经之后,那个清净心,才能做得到去帮助人,行善、造福、结福缘。这种心很欢喜,付出无所求,真正「凝聚妙理」,种种奥妙的道理结合在一起,所以「兼有循回三界,悲愍群生,不忍境物生变之意」。因为大家不忍心在娑婆世界的环境中,有形、无形的变化,每天都听到、看到,世间大乾坤不调和,大地受毁伤。佛陀一大事因缘来人间,希望道理入人的心,大家身体力行,造就人间瑞庆,就是很欢喜的方式。

所以,佛陀的悲愍群生,不忍境界和物的变迁,物理的成、住、坏、空是人类的心理所造成,必定要说法来净化人心,让人人能够付出,彼此之间坚固清净无染的心地,那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世界。所以不是做不到,只要人人的心净化了,自然就能够有人间净土现前。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本文选自静思电子书版权属于慈济基金会

浏览大爱台静思晨语往期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babanaa.com/czjs/5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