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陆子定
◎来源
西洋参考(iwstbound)已获授权
随着感恩节假期的结束,纽约冬天最冷的三个月即将到来;在12月至明年2月的90天中,超过一半室外最低温度将低于零度。与此同时,纽约市有近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睡在街头。
根据纽约市游民服务局的规定,当室外温度低于零度时将开启“蓝色警报”(CodBlu)。此时,纽约所有紧急收容所将全面接收所有临时进入的无家可归者,不需经过申请与背景审查程序。另外,游民服务局在这样的天气时还会开启电话热线,鼓励居民报告自己在室外看到的无家可归者,并派出警察帮助。
华盛顿特区住在帐篷中的流浪汉
根据当地公益组织无家可归者联盟(ThCoalitionforthHomlss)统计,截止今年9月,纽约共有62,无家可归者(流浪汉)居住在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收容所内,其中58%为非裔美国人,31%为拉丁裔美国人,7%为白人,亚裔美国人不超过1%。为了让尽量多的无家可归者享受到政府服务,纽约的许多公益组织雇用了大量社会工作者。他们在曼哈顿上东区来回巡逻,问候自己的流浪汉“客户”,劝说他们住进收容所,还为有身体与心理疾病的流浪汉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尽管纽约市履行法律,为城市游民提供了足够数量的收容所,但并不是所有的无家可归者都愿意住进去。“进收容所就像住进笼子一样,”一位纽约游民权益组织的成员ShilaTurnr对在接受Vic采访时说,“警察不应该强迫我们所有人住进去。”
刚刚住进收容所的富兰克林不这么认为。在断断续续一年的街头生活后,57岁的福兰克林在年底住进了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一间收容所内。收容所为其提供单人宿舍、带锁的柜子、洗衣房、电视房,一日三餐,并有心理医生与护士提供医疗帮助。提到流浪生活,他对美联社记者说:“在垃圾桶里翻吃的,睡在纽约的地铁里,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在加利福尼亚、俄勒冈与华盛顿州,每20名无家可归者中有12名住在街头,纽约是少有的能为绝大多数无家可归者提供收容所的城市;在首都华盛顿特区,街头流浪汉的数量更少。
去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旅游时在景点常看到草坪上有三五聚集的帐篷,它们便是街头流浪汉的“家”。华盛顿特区的街头流浪汉们往往在白宫、美国国务院、华盛顿纪念碑、中央车站、乔治城等等主要旅游景点与政府部门旁边的草坪上安营扎寨。没有帐蓬的流浪汉往往睡在公园的长椅上;天气寒冷时,一般会转移至地铁站、银行24小时开放的自助取款机房等有庇护的场所。
走在华盛顿特区街头,你可能常会遇到在街头乞讨的流浪汉。他们有的在地铁站或景点等人流密集处举着写着“饥饿”、“求一餐饭钱”或“上帝保佑你”的纸板,有的会直接迎面走过来礼貌地问:“女士/先生,请问有没有一或两刀可以借给我买食物呢?”即使被拒绝也会一般会道声谢谢。另外,特区有多处为流浪汉提供免费食物的教堂或公益组织,在前几天的感恩节时还提供了火鸡。
华盛顿特区政府也曾对帐篷密集的地区进行过对流浪汉的驱赶,一方面是因为在公共区域露营违返了特区法律,其他原因还包括阻碍行人,以及建筑工地对在附近露营的流浪汉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
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区警察在进行驱赶前,往往提前约一个月通知,为流浪汉提供相对充裕的“搬家”时间。在被迫搬走前,还会有当地公益组织的社工来帮忙流浪汉打包行李。
在全美范围内造成无家可归的主要原因为缺少低成本住房,这对家庭的影响尤其显著。其他原因还包括家庭暴力与失业等。
但是,在美国真的很容易流落街头吗?
假如你生活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从事建筑工人或服务员的工作,赚着普通工薪阶层的工资,养育两个孩子。在这个一居室月租均价美元的城市里,你会流落街头吗?
答案是不会。华盛顿特区有两项政策来帮助这个城市的低收入人群来支付住房。
房租管控法(RntControlLaw)自年在开始实行,目的在于控制房东涨房租的频率与数额。在华盛顿特区的现行法律下,房东一年只能涨一次房租,且每次不可超过原房租的2%。目前,华盛顿特区有处房产的近八万个住房在适用于此法律,占整个华盛顿租房市场的60%左右。这项法律为华盛顿保留了相当数量的低成本住房。
华盛顿特区内房租管控法适用的房产地图
房租管控法保护了一定数量的低成本出租房
然而,因为该法令仅适用于年之前建造的房屋,且进行过大型翻修后的建筑也可以不再受房租管控,低成本住房的数量逐年减少。
于是,在年,华盛顿特区政府开启了可支付房屋项目(AffordablHousingProgram)的包容性住房政策(InclusionaryZoning),一方面保存现有的低成本租房市场,一方面也创造更多廉价住房。在该政策下,开发商需要保证新房屋项目中8-10%的低成本住房,提供给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家庭居住。相应地,政府将允许该开发商建设超过现行住房建筑条例限制规模的建筑。
该政策实行后,截至今年,50个新建筑项目创造了处低成本住房。然而,这个增长数字并不能抵消低成本住房流失的速度,引起政府与民众的担忧。就在本周,华盛顿特区的住房及城市发展部推出了总共一千万美元的信托基金,以鼓励开发商建设更多低成本住房,与帮助现有住房维持当前较低的房租水平。
华盛顿特区在包容性住房政策下新建的低成本住房分布图
假如你有一天丢掉了工作,月收入骤减为零,连低成本住房都无力支付,另外还有一家四口要照料。你会流落街头吗?
答案是很难。
华盛顿政府为特区内贫困失所人员提供足够的临时住房(TransitionalHousing)与收容所(In-mrgncyshltrs),还为住在收容所内的人员提供三餐。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去年1月,华盛顿特区共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无家可归,他们之中的人进入了收容所,名住进了临时住房,另外的人选择住在街道上。
所以说,即使你贫困到无家可归,也只有不到4%的可能性流落街头。然而,很多人住在街头并非被迫,政府表示收容所有足够的位置提供。一位在住在街边帐蓬的流浪汉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他拒绝住进收容所是因为那里有虫子,而且提供的食物品质太低。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单身母亲与有儿童的家庭,政府将为其提供临时住房,或者为其支付在旅店支付的费用。据报道,为避免失去住所的弱势群体被迫住在加油站、麦当劳,甚至流落街头,华盛顿特区政府每晚为失所人员与家庭支付的旅店费用大约为八万美元。
在相对完善的支持政策下,华盛顿特区是全美国流浪人口比例最低的城市。但对于其他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尤其是纽约,他们可以选择城市的公共住房(PublicHousing)。根据官方最新数据,在全美50个洲共有万公共住房,收留了约万低收入美国人,其中近五分之一在纽约。在纽约总人口中,每14人中就有一位是公共住房的居民。
纽约的公共住房(前排红色整齐划一状)
如果一个美国家庭的收入低于当地收入中位数的80%,就有资格申请公共住房。公共住房的租金一般为家庭总收入的30%,其中包括了水电等费用。这种因人而异的收租方式避免了低收入人群花费超过一半收入在房租上的情况。对于没有收入的住户,房屋管理者每月可向其收取最多50美元的房租。
在纽约,因为公共住房建筑品质与地理位置都较好,申请竞争也相对激烈。对于一般申请人,递交申请并进入候选名单后,一般可以在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后住进一居室;而对于申请两室甚至三室的家庭,往往要等待三年到五年。另外,公共住房也更多偏向社会弱势群体;纽约公共住房中超过一半提供给了老人与残障人士。
即使建筑质量有保证,政府管理的公共住房与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住房相比,在设施管理上相差很远;加上住户密集,且多是老人与儿童,也有许多安全隐患。去年,纽约一处公共住房中有两名儿童因火灾丧生,原因是因为房屋管理人员未对烟雾报警器进行检查;同是去年,一位84岁的老人因为公共住房电梯故障而去世。这些事故引起了媒体与公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