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存在着严重的种姓制度,他们按照血统将人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虽然这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但是在民间还是认同这种说法。
在这个种姓制度下,最底层的人被称为“贱民”,他们一辈子都只能从事卑微的职业。
今年,印度拍了一部禁忌电影,就把种姓制度下的阶级压迫展现地淋漓尽致——
《白虎》
白虎是极其稀有的品种,因为世界上第一只白虎在印度诞生,因此白虎也成了印度的国宝,它也寓意着同类者中的佼佼者。
男主巴拉姆就是属于低种姓人,他们一家十几口人蜷缩在一个土房中。
父亲因为长期干苦力和被地主压迫而得了肺结核,医院也没有医生。
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前,巴拉姆看着父亲的脚趾微微颤动,虽然他还活着,却被家人火化了。
巴拉姆突然意识到,原来低贱的人连死的时候都不能为自己争取自由。
然而巴拉姆却与他的父亲不一样,因为他天资聪慧,被老师称赞为“白虎”。
可现实并没有给他选择的机会,很快他就被迫辍学,被奶奶送进了茶馆打工。
长大后的巴拉姆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被关在鸡笼中的鸡,只能眼睁睁看着同胞被宰杀,却丝毫没有任何反抗的意识。
一天,他看到地主家的小儿子肖克前来收租,他听说肖克正好缺一个司机,于是就想成为他家的仆人。
他恳求奶奶出钱让他学车,最后的条件便是:今后在地主家赚的钱全部上交给奶奶。
学成后的巴拉姆来到地主家面试,他卑躬屈膝地蹲在地主面前,一顿狂拍马屁后,他深得地主的喜欢,终于以替补司机的身份留了下来。
作为仆人,他希望得到主人的信赖和赏识,他不仅干各种粗活累活,还帮主人洗脚按摩。
尽管一言不合就挨打挨骂,可巴拉姆不仅任劳任怨,还以为主人服务为荣,彻底陷入了印度的底层的奴隶思想。
可巴拉姆并不是个志向短浅的人,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挤走了另一名司机,从而成功上位。
原来,鸡不仅不会反抗,还会自相残杀。
作为地主的司机陪着主人首次来到了首都德里,望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巴拉姆觉得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升华,这是他向往的新世界。
虽然自己只能住在地下室,但他却乐在其中。
借着肖克夫妇来乡下看望叔叔的机会,巴拉姆决定回趟家。
他本以为一份“体面”的工作会受到家人的侧目,可没想到家人只关心他带回来了多少钱,奶奶还擅自做主给他找了个媳妇儿。
巴拉姆再也不想接受原生家庭的束缚,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出人头地!
但回到地主家,他又因为举止的粗鄙和身上的槟榔味被少奶奶嫌弃。
女性的指责所带来的羞辱感像根刺一样,深深扎在巴拉姆心里。
他开始对着镜子疯狂地刷牙,可无论如何也刷不掉牙上的污渍,就像洗不掉自己的出生一样。
少奶奶的生日宴上她喝多了,借着酒劲少奶奶执意要开车,她在漆黑的路上一路狂飙,结果撞上了一个横穿马路的孩子。
他们下车发现,孩子已经死亡。
肖克想要报警,但巴拉姆阻止了他并开车逃离了现场。
他们回到车库,巴拉姆仔细地擦拭着车头的血迹,并安慰着肖克:没人会记得那个惨死街头的孩子。
底层的人早已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常。
晚上他带着笑意入睡,那是对主人尽忠的笑。
第二天,地主满脸笑容地将他请进客厅,他以为自己要受到嘉奖。
没想到,地主要连哄带骗地让他签下撞死孩子的“顶罪书”,为主人担责。
看着家属栏中奶奶按的手印,这一刻他内心痛苦无比,可他却依然微笑着签了字。
随后的几天里,巴拉姆一直等待警察的到来,然而当晚并没有人报警,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当他再次回到地主家,地主家马上恢复常态,对他又打又骂。
受到连续的打击的哈拉姆内心深处开始崛醒,他不想永远成为地主家的奴仆和替罪羊,内心悄悄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看不惯践踏人格的行为的少奶奶回了美国,肖克将气撒在了巴拉姆身上,他撕破了平等的面具,不断地辱骂巴拉姆是“贱种”。
作为仆人的第一次反抗,他推倒了肖克。
冷静下来的肖克说:真希望当时送你去坐牢。
巴拉姆终于认清了肖克的真面目,虽然他出国留学,但骨子里仍然对低种姓充满了歧视。
两天后,巴拉姆回来了,他看见肖克躺在沙发上醉得不省人事,他便肆无忌惮地扇起了肖克的耳光。
他换上了肖克昂贵的衣服,品尝了从未喝过的洋酒。
两人的关系逐渐缓和,但肖克哥哥的到来让他明白,原来自己在肖克面前什么都不是。
于是他决定不再忠诚。
他开高额的维修票据,倒卖汽油,用肖克的车接送客人收取费用。
在反抗的这条路上,他越走越远...
无意间他听到了肖克和哥哥商量换司机的事,这让他产生了危机感,他开始打肖克手提包的主意,因为里面有他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可是他要是这么拿了钱,家里人肯定是活不了的,然而侄子的到来彻底刺激了巴拉姆。
奶奶在信中责怪他寄回家的钱太少,还要他马上回家迎娶给他安排的新娘。
第二天肖克给巴拉姆放了一天的假,原来他是为了面试新司机。
而这天巴拉姆见到了一代当中只会出现一只的白虎,他知道改变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
大雨滂沱的夜晚,巴拉姆送肖克去见一位权贵,他把车开到偏远处,以车故障为由,将肖克骗下了车。
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碎酒瓶插进了肖克的脖子,带着钱逃离了现场。
他带着侄子来到了班加罗尔,在那里他找到当地的警长,送了一份大礼,撤掉了自己的追捕令。
然后在警长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
他把自己的名字换成了肖克,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跻身了上流社会。
他说:我成功了,我脱离了鸡笼。
巴拉姆曾经是待宰的鸡,如今却是宰鸡的屠夫,他逃出了家族的笼子,逃出了地主的笼子,最后却进入了一个更大的笼子——欲望和名利。
影片的结尾其实是个败笔,巴拉姆作为底层人物的逆袭代表,如果他是为受压迫阶级而战,那影片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
只可惜他最后是杀人抢钱、只顾自我,成了自以为是的新主人,却依旧用着旧主人的思想活着。
这样的人值得效仿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影片的初衷并不是要来讲巴拉姆的逆袭之路,它主要是揭露印度这种鄙陋的种姓制度以及赤裸裸的现实。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在这样的种姓制度下到处充满了暴力、犯罪,民不聊生的场景随处可见,再加上目前失控的疫情,更加暴露了印度社会的严重问题。
在印度,弱者完全没有生存空间,而这个问题恐怕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