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义丨荷加斯与新教伦理荷加斯及其ld

威廉·荷加斯自画像布面油彩90×70厘米内容提要:荷加斯的“公共道德题材”绘画,在英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使其成为英国18世纪风俗画的奠基人。他的绘画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同他善于经营与宣传,以及对于时代的敏感有着紧密联系。荷加斯的行为以及他作品中所反映的道德思想,无疑都是英国18世纪新教伦理的典型表现。

关键词:公共道德题材新教伦理英国清教

威廉·荷加斯(WillamHogarth)作为18世纪英国风俗画的奠基人,他的艺术对于英国本土美术而言不啻是春天的奏鸣,他的“戏剧性绘画”不仅对英国绘画中始终存在的文学性影响深远,而且他的“公共道德主题”绘画,更能令人真切感受到英国18世纪社会思想的脉搏。从他的第一组版画《烟花女子夏洛特堕落记》到《浪子生涯》《时髦婚姻》,他以个人特有的幽默与叛逆性格,对英国社会进行了嘲讽与批判。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荷加斯从未将自己看做自外于社会的道德训诫者,相反,他善于经营自己的事业,有着商人的精明与哲人的冷静睿智,他只是试图通过他的客观描绘来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他的绘画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深入而广泛的影响,与当时整个英国社会“清教运动”树立的新教伦理有着紧密关系,毫无疑问,荷加斯的个人行为及其艺术都反映出了极为典型的新教伦理特征。

荷加斯成长于典型的伦敦市民家庭,他的父亲在经营咖啡室失败后因资不抵债而入狱,在当时英国的新教伦理中,贫穷也被视为一种罪责。动荡的底层生活使荷加斯对伦敦社会有着更为丰富而深刻的体会,他的绘画天赋使他尝试着如何将他眼中真实的伦敦社会一一记录下来。〔1〕在伦敦兰莱斯特广场的银器匠甘布尔(EllisGamble)那里,荷加斯学会了印版雕刻技术并奠定了绘画造型的基础,同时他还从画家大卫·特尼尔斯(DavidTeniers)与大卫·瑞柯尔特三世(DavidRyckaertⅢ)那里吸收了表现奢华室内空间的洛可可风格技法,最终拜师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宫廷画家詹姆斯·桑希尔爵士(SirJamesThornhill)。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对英国沉闷单调的绘画局面感到厌倦,而学院式的临摹也让他感到枯燥乏味。荷加斯认为:“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持续变化着,使我的作品得以引进一些新的内容,这些内容取之于日常生活,比起人们重复使用的题材,更具有独创性。”〔2〕当然,相比较于油画,荷加斯对于版画似乎特别青睐,这一方面因为版画可以为他这样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提供更多谋生机会;另一方面,当时英国的油画仍然延续着汉斯·荷尔拜因、凡·戴克的传统,固守于肖像画领域,而带有讽刺性和政治性的版画异军突起,这无疑为荷加斯表现现实生活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有意思的是,荷加斯在23岁时就为自己的版画工作坊设计了一幅广告,这种有意识的自我宣传、对于事业的经营成为他后来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第一组“公共道德题材”版画《烟花女子夏洛特堕落记》尚未完成时,他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公告,对于报纸等新兴媒介的利用使荷加斯迅速声名远播,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订单和可观的收入。也许我们要质疑荷加斯似乎有些太过功利,但事实上,在新教伦理下,这恰恰是理所应当且值得称许的。

威廉·荷加斯时髦婚姻——婚约布面油彩68.5×89厘米虽然年创作的《烟花女子夏洛特堕落记》是荷加斯在“公共道德题材”的初次尝试,但这无疑是一次久经酝酿的、有把握的尝试。早在年,他就在试图“转到一个更加新鲜的主题,就是要用油画和版画来表现现代道德的主题。这是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都没有开发过的一个领域……”〔3〕而同时荷加斯与桑希尔爵士的女儿珍妮私奔结婚,经济拮据使荷加斯不得不思考如何通过新颖的作品获得更多的订单。《烟花女子夏洛特堕落记》既是取材于当时极受欢迎的笛福(DanielDefoe)的小说《莫尔·弗兰德斯的祸福》,同时年理查德(RichardSteele)在《旁观者》杂志发表的文章又引起了对于城市下层女子命运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babanaa.com/lshg/6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