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宏观与大类资产月报Vol4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pf.39.net/xwdt/180722/6410197.html
近一年时间,国际宏观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为了更好地追踪国际宏观政经局势,华兴财富管理携手华兴首席经济学家团队与大家分享宏观与大类资产月报,回顾当月大类资产市场表现,力求在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中给出华兴的观察与思考,为客户做研判提供坚实基础。年9月华兴财富管理业务正式亮相,依托华兴资本15年深耕新经济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中国机构投资者、金融专业人士、家族办公室及个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财富解决方案。

当前经济处于底部复苏期,经济复苏状况依旧强劲,正处于V型复苏阶段,持续性或强于预期。四季度到明年初,通货紧缩压力将显著上升,CPI可能出现负值。中期看,经济处于“W”型寻底阶段,中间伴随经济大幅反弹与回落,之后将再次进入寻底阶段。11月制造业持续扩张,11月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市场零售持续回暖,进出口保持增长;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与社融反弹,M2高于预期;11月房地产保持强劲复苏势头;通胀方面,CPI跌入负值区间,通缩压力正在显现,预计年通缩压力将继续加大。

政策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将分组实行差异化管理;中央政治局会议新提“需求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转急弯和改革创新。

央行动态方面,货币政策立场保持宽松,美欧央行指出可以扩大资产购买力度。同时,美国PMI出现回落,失业率季调继续下降,主要经济体CPI回落。

疫情方面,北美每日新增人数超过欧洲,英国出现新冠病毒变异,美英加批准辉瑞疫苗大规模接种。国内12月本土病例数明显上升。

大类资产方面,年美股中道指、纳斯达克指数、SP分别上涨6.5%、43.8%和15.6%,欧股中意大利、西班牙IBEX35、俄罗斯RTS分别下跌5.3%、14.6%和10.2%,德国DAX上涨4.1%。布油价格下跌,跌幅达22.2%;伦铜价格上涨26.8%,伦铝价格上涨12.2%;黄金、白银价格分别上涨23.5%和47.2%。年美元指数下跌6.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6.2%。

策略观点:短期内,临近年底,流动性趋紧将对估值层面形成压制,但另一方面,国内疫苗开始接种将提升市场情绪,因此维持震荡行情的判断;中长期内,疫情带来的基数效应使得明年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高,业绩因素对市场总体偏正向,但同时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和生产恢复对资金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流动性对A股估值压制,预计仍然是宽幅震荡,结构性机会多于趋势性机会。

受益于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和经济刺激计划,短期看美股有望延续上行趋势;长期看,美股是较为优质的大类资产。债券市场仍在底部震荡。短期看,基本面整体仍在回暖,债市反弹受到一定抑制;中期看,债市走势取决于经济复苏的持续性、通胀走势及政策边际变化;长期看,债市牛市可能比预期来得更晚,但不会缺席。拜登上台后,风险偏好回升,美元作为避险资产充分回调,黄金受到支撑。随着刺激方案落地,以及美联储宽松政策在更长时间内存在,黄金仍可能进一步上行。

1.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7.0%超预期,高于预期+6.8%,和前值+6.9%。累计同比看,1-11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2.3%,较1-10月继续加快0.5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11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2.0%,增速较10月份放缓1.5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7.7%,加快0.2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同比+5.4%,加快1.4个百分点。11月原煤、粗钢、钢材、水泥产量当月同比分别为+1.5%、+8.0%、+10.8%和+7.7%,除原煤基本与10月持平外,其余分项均较10月有所下降。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及收入累计同比分别为+2.4%和+0.1%,工业企业利润自10月转正后,增幅继续扩大,工业企业收入累计同比年内首次转正。

2.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2.6%,与预期持平,高于前值+1.8%。分项来看,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6.8%,增速较1-10月扩大0.5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同比+1.0%,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采矿业累计同比为-9.2%,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3.5%,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分项来看,交运仓储和邮政行业投资+2.0%,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公用事业投资+17.8%,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0.3%,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分项来看,IT、医药、黑色金属、农副食品加工投资复苏相对领先;但纺织、家具复苏相对缓慢,总体而言,制造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各分项中复苏相对滞后。房地产和基建受政策影响较大,而制造业则更反映企业信心和内生性需求,其复苏滞后,反映出民间对未来预期仍较为谨慎。

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6.8%,增速比1-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1-11月购地支出同比+8.7%,增速比1-10月下降0.2个百分点;1-11月开发投资同比+6.8%,增速比1-10月上升0.5个百分点。1-11月采矿业投资累计同比-9.2%,较1-10月降幅扩大0.8pct,但其中有色和黑色开采业同比增速有所改善。制造业中,上游及供改行业累计同比-1.4%,中下游行业累计同比-8.8%,均较前值有所改善。政府和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3.7%和-8.5%,降幅分别较上月扩大1.3和0.8个百分点。

3.11月,房地产新开工、销售、开发、竣工、施工面积同比分别为+4.1%、+12.1%、+10.9%、+3.1%和+11.9%,数据均相对于上月较好。1-11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5.2%,降幅较上月扩大1.9pct,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16.1%,增幅较上月扩大1.3pct。商品房待售面积看,11月商品房待售面积为49,万平方米,较上月继续缩小。百城环比上涨城市数由10月的73家下降至11月的71家。

4.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0%,低于预期+5.6%,高于前值+4.3%。累计同比看,1-11月社零总额累计同比-4.8%,降幅收窄1.1pct。分项来看,汽车类当月同比+11.8%,连续五个月两位数增长。建筑装潢材料、家电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速均较上月有所改善,当月同比分别为+7.1%和+5.1%,石油制品当月同比-11.0%。狭义乘用车销量同比+8.0%,持平上月。第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高于前值.4。社零数据持续向好体现经济恢复背景下,内需持续复苏,虽海外疫情仍在反复,尤其英国新冠病毒变种或导致海外疫情更加严重,即使因海外疫情导致将来外需减弱,内需也能作为将来经济支撑。

5.11月制造业PMI录得51.2,高于前值51.4,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分项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7和53.9,分别高于上月0.8和1.1个百分点,均上升至年内高点,且两者差值自6月份以来逐月缩小,从2.5个百分点降至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供需循环持续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1.5和50.9,分别高于上月0.5和0.1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且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保持逐月回升走势,我国进出口持续恢复向好。随着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以及企业生产、采购活动加快,本月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均有明显上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62.6和56.5,分别高于上月3.8和3.3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

6.11月出口同比+21.1%,高于前值+11.4%和预期9.9%;进口同比+4.5%,持平预期,低于前值+4.7%;贸易顺差.3亿美元,高于预期.0亿美元,和前值.4亿美元。11月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同比上升,分别为10.0%、8.6%、46.1%。对日本出口同比降幅基本与前值持平,11月同比为+5.6%。宁波货运集装箱运价指数较11月底上升,12月25日美西航线指数和美东航线指数分别为2,.4和1,.0,均创历史新高。从外需来看,11月韩国进口增速及10月美国进口增速均有所改善,11月日本进口增速及10月德国进口增速低于前值。

7.11月CPI同比-0.5%,跌幅超市场预期的+0.1%,低于前值+0.5%。11月PPI同比-1.5%,预期-1.5%,高于前值-2.1%。11月0.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2.2%转为-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0.1%,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年以来,主要矛盾就是总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持续加剧。表现在非食品通胀和核心通胀持续下行。猪周期供求格局逆转致使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今年下半年起,猪肉对通胀的扰动由正转负。四季度,猪肉消费有个季节性小阳春。但长远看,过去两年高价格刺激的产能正在投放,供求格局逆转较为确定。保守估计,猪肉价格不涨不跌,则CPI就是在0附近,按照公认标准,已是严重通缩;悲观估计,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则未来两年CPI有可能会见到-1%--2%甚至更大幅度降幅,并且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负值状态。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大概率不会带动CPI明年大幅反弹。尽管过去一段时间,铁矿石、动力煤、铜和铝涨幅较大,带动南华金属指数大幅上涨。但从整个商品指数大类看,南华商品综合指数涨幅并不大。最新的PPI在11月份环比仅上涨0.5%,也说明并未出现大宗商品整体性显著上涨的情形。就算大宗商品出现显著上涨,其对CPI的传导也非常有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的传导至少要经过“四重门”,即“大宗商品-采掘业PPI-生产资料PPI-生活资料PPI-CPI”。-年PPI,大宗商品曾经有一波猛烈上涨,但仅对采掘业PPI和生产资料PPI影响较为明显,其对生活资料PPI传导几乎为0。同期CPI受自身因素影响,反而出现一定下降。除非出现供给不足带来的持续性、长期性、内生性上涨,否则对CPI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海外复工复产短期可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中长期看则是通缩效应。过去半年周期和商品复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海外供应链断裂和海外采掘业停工造成的,供给扰动因素非常重要;再叠加出口意外回暖,带来的需求改善。明年疫苗普及下,全球供应链恢复和经济回暖是大概率的事情。初期可能由于积攒的需求,会有一定正向支持。但随着海外供应链的恢复,供给增加超过需求增加,会对大宗商品价格有打压作用。综合来看,明年上半年,由于基数效应或者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PPI会有一个显著的反弹,会转移人们对CPI负值的注意力。但下半年后,市场对通货紧缩压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babanaa.com/zyjr/7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