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价格是不是很高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九百多前的冬天,有个姓苏名轼字子瞻的人,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送别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梅庭老要到上党去任学官,临别苏先生填一阙《浣溪沙》给他: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
先生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自此,上党作为天下之脊,名满神州。
其实,在苏轼之前,也是有人写过上党的,比如杜牧就说,战国时那个倡导合纵连横的人物张仪认为上党是天下之脊,不管张仪是不是在韩赵魏秦等各国游走时提到的这个说法,但我认为,应该是最早的说法。
张仪说上党是为地盘之争,是政治范畴,杜牧说上党是在写给李德裕的《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中提到的,杜牧陷入的是党争,也属政治范畴,唯独我们可爱的东坡先生是送别,他甚至让梅庭老远离政治,要可爱得多,让世人一代又一代记下来的,也是东坡这首词,认为出处在这里,其实不然。
既然这么多前人都有过定论,后人也自然要延用了,况且天下脊还真是贴切地形容了上党“与天为党”的霸气。确切地说,上党是个盆地,居于太行山与太岳山环抱之间,卧在山之巅自然是与天为党的。
时光荏苒而到大清,道光一朝,有这么一位学子,13岁入县学,24岁中举,25岁中进士,当年殿试时,他以一篇《上党天下之脊赋》名动当时,我想,他是知道天下脊的出处的,后来,他被选进庶常散馆,成为道光帝的老师。他叫靳会昌,字泰阶,号云屏,潞城人。
这篇赋写得极为华丽且有气势,却不是常人可读得,读懂这篇赋需要极丰富的文史知识,说来惭愧,至今犹觉懵懂难解,真不知靳会昌殿试时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玉成此文的。
原夫东南地阙,西北天卑,犬牙错落,鳌足参差。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段话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形成了对中华大地的大体概括。当年女娲补天时,曾断鳌足以立四极,自此中国的疆土就是犬牙错落参差不齐的,当然也包括上党,上党在国之东南。
测日景于四游,理涵今古;览舆图于八极,势判华夷;云爰云逮鱼天,望中原而歌瞻彼。巍峨雉堞,怀古迹而赋温其。若乃郡称上党之名,旧属婴儿之地。
在地图上遍寻,上党属华夷之地,在这里,极目四望都能看得到太阳的影子,可以理涵今古,浓云蔽日时,也可以望中原而歌唱,境内城墙巍峨,可以凭吊古迹,也可以吟诗作赋,这个郡,叫做上党,以前属婴儿之地。
婴儿是炎帝后裔,曾建潞子国,后被晋国所灭。靳会昌的家在潞城清口村,这个村落与潞子国旧时国都古城相距不远,我们能想像得到,靳会昌站在潞子国的城墙上,看着亿万年升落如昔的太阳,胸中满是秋壑,说不定还吟哦出念天地之悠悠的诗句,城墙下落下了他苍凉而孤独的影子。
近日月以为居,图山川而布利。
上党作为陆地,海拔很高,在古人眼里,就是与日月做了邻居,沐着日月的光辉,山川皆可入画。
天台无影,山腰之烟火齐辉;瑞阁余馨,地脊之城郭标异。联秦晋为指臂,气涵瑶界三千;跨燕赵为腰肢,形似碧城十二。尔其泰华作屏,黄河为带,面日下之长安,指云间之吴会。
上党境内有天台山,旧传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夏至那天在天台山上是看不到影子的,虽然如此,却时时能看到人间烟火就在山腰升起。天台山我是去过的,现今只剩下一个土堆了,周围散落着各个时期的陶片,专家考证,那应该是祭坛,各个时期的人们在这里祭祀女娲,也可能会祭祀先祖。
天台无影与瑞阁余馨都是长治县古八景之一。李隆基别驾潞州(潞州即上党)时,曾建圣瑞阁,就离德风亭不远,我想,到了清朝时,圣瑞阁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点古迹供时人凭吊,所以唤为余馨。时光流到今天,已经不能知道圣瑞阁是什么样子,瑞阁余馨是什么样子也无从知道,但靳会昌肯定是到过这里的,他不仅仅是在描述这一景有多好,而是由此及彼,说明上党境内的房屋、建筑、城郭都是标新立异的,都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把上党比作一个人,上党之西的秦地、之北的晋地,不过是他的手臂,之东的燕赵之地,不过是他的腰肢,泰山华山是他的屏障,日夜奔流不息的黄河不过是他的腰带,这气魄超越了三界之外,又形似了碧城,这碧城之说可是不平凡,传说中是元始天尊居住的地方,碧霞为城,是紫云之阙,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太阳落下之时的长安,用手一指便是吴会。吴会是指绍兴一带,唐时王勃曾作《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靳会昌化用王勃之句,将滕王阁之景用于了上党。
读到这里,我们恍似看到了一个羽扇纶巾的书生,立于上党之高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随着他的视线,也不由得豪气万千。
村联佛耳,人家倚斗牛之墟;坂结羊肠,樵经出烟环之外。沐朝雨而仙鬟缭绕,峻莫与京;挹春风而螺髻巃,高宜称最。
佛耳山上有摩云寺,在现今长治县的大峪村,却是壶关县古八景之一,寺内现存部分北魏石造像,我想,清道光时,佛耳山还是人声鼎沸、香火旺盛,村庄与人家联结在一起,因佛耳山高,故看起来,这些人家都象倚着天空的星宿。
羊肠坂是太行陉的险要路段,藏于南太行山中,辖古京洛要道之咽喉,是战略要地,多年前,曹操北征叛将高干,路过羊肠坂,写下了千古名篇《苦寒行》,至此,太行山之险峻告于天下。至今羊肠坂依然崎岖难走,我想得到曹操当年行于此的孤绝,不过,话又说回来,羊肠坂说到底不过是樵夫所走之路,而且已经超出于尘世的烟火之外。
太行山既高且峻,早晨雨雾迷朦时,如同仙女的长发缭绕,春风吹来时,又似仙女梳起了螺形的发髻。这句读起来感觉极美。
则有狮峦风岭,芝圃兰皋。山号五龙,穿云中之松刺;泉名百谷,飞天半之波涛。
狮峦峰居于老顶山之东北,因此峰形似雄狮蹲踞,故曰狮峦,狮峦岭上有芝圃有兰皋,芝圃是仙家种植灵芝的园地,兰皋出自于《楚辞》,是长兰草的涯岸,总之,在靳会昌眼里,上党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唐志》载:“上党有五龙山。”五龙山在(长治)县东南二十五里,高二百二十丈,周十六里。五龙山最壮观的还是五龙山的松,漫山遍野,拔地夺天,苍劲而挺乱云,虬煞而不媚俗。因为有松,因此被誉为“五龙苍霭”,李白有诗谓‘上党碧松烟’,据说此松烟可用来制墨。百谷泉在老顶山上的滴谷寺内,泉水因在山顶,故云飞半天之波涛。
列王屋以盘纡,石原是骨;决漳源以灌溉,土岂不毛?
王屋山,相传是黄帝祈天之所,也是移山禹公的故乡,沿王屋纡回曲折的道路盘旋而上,能感觉到石才是山的风骨,当然也是上党的风骨。
漳河是上党境内最大的河流,最终注入海河,将漳河之水引入农田灌溉,上党之地怎会不毛?也够得上天府之国了。
对蓬岛之宫以相峙,似昆仑之顶而犹高。于是罗列宿于心胸,惹飞霞于衣褚。乘朝露以步虚,超塗泥以遐举。
我们上党之地比昆仑山还要高,与人间仙境蓬莱岛对峙而立,于是我们可以把天空的星辰都置于胸中,站在这里,直惹得那些五彩云霞都在衣袂间缭绕,我们可以沾着朝露吟诵步虚调(道士在蘸坛上讽诵词章的曲调),还可以超脱出红尘而高飞而羽化成仙。
地临上界,唐明皇月窟来游;人解真修,文中子石崖高处。快目中之尘净,群依碧落而为家;讶足底之云生,直以太清而为舆,则见金汤百二,气象万千。
因上党地势之高,故紧挨着上天的地界,唐明皇曾把此当作了月亮的归宿而游于此,在这里,人们还在王通(文中子)当年布经讲道的石崖高处学习到了真理。
一眼望去,太行山一尘不染,碧霞落处便是我们的家,脚下总是升腾起云彩,直让人把这里当作了太上老君乘坐的车辇,放眼望去,能望见许多金城(金属所做的城)汤池(沸水流淌的护城河),那真的是气象万千。
结宇于平林之杪,构堂于峭壁之前。乱落明珠,麀谷则晴飞密雨,轻匀海岱,马鞍则春暖孤烟。控喉舌以当关,岂属弹丸之地;联腹心以比户,不违咫尺之天。
人们都是在峭壁之前或者森林的顶端建造房屋。
晴天里,麀谷飞起密集的细雨,在阳光的映衬之下,犹如落下许多颗明珠,马鞍山春暖之日,孤烟袅袅,那就象轻轻地将渤海与泰山匀于此地。
这都是太行山大峡谷里的景色,听靳会昌一一道来,真让人悠然神往。
上党地区关隘众多,壶口关是东进之关,上党关是西经之路,长平关扼南行之要道,玉峡关是两河三界之所,还有东阳关井谷关大河关……,关关相护,垒垒成城,如此之战略要地,又怎能是弹丸之地?腹心之处,便是比户而居的人家,又怎能算是咫尺之天?
爰乃瞻五岳,望九嶷,势穷千里,地绝四维。东鯷西倾,接大邦而来风雨,三山二水,环胜地而布新棋;即此坤舆之奠,可赓帝力于无为。
上党堪与五岳相比肩,也绝不输于九嶷山,一样的是势穷千里、地绝四维。地势东高西低,能接住并化解四周而来的风雨,三山二水(我想是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以及漳河、沁河)环绕在此千古胜地而象是布下了新的棋局,此地域之奠基,可抵偿上天都做不到的地方。
我皇上化洽八方,瑞符万象。睹山泽之相环,识梯航之至广;图用诵训之司,祥兆仙人之掌。此灵区著于神州,而圣境昭于上党也。
吾皇万岁施教化于八方,于是上党也呈各种瑞相(靳会昌很聪明,还不忘拍一下道光的马屁),山川河泽环环相扣,梯航之利可达四方,以诵训之司入画,祥兆乃仙人之掌。此灵区著名于神州,此圣境彰明于上党。
写于此,长长地吐出一口仙气,我们生于上党也居于上党,与仙为邻,就象居住在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自该有仙风道骨的,这是靳会昌注入我们内心的东西。在靳会昌的眼里,上党每一山每一水每一人家无处不美,而气度也冠于神州,读完此赋,能理解长治精神中“平和睿智包容大度”的含义,那是地域文化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人文精神。
遥想当年,靳会昌殿试之时,那些美景定是在他心头逡巡而过,在他眼里升起了朝云暮雨,然后,他便可以七步成诵,著成此一句一景一句一典的绝佳妙赋。
一字一句地去读,能触摸到靳会昌的才气,更能触摸到靳会昌的爱,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深沉的爱,才能在应对中凌空而出绝章妙句。因为这个爱,我们也得浮一大白,靳会昌,由此赋,我们后人也深深地爱你。
作者简介
王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现就职于《映像》杂志社。已出版散文集《沉吟》《关城怀古》《拈花一笑》以及人物传记《明心梅韵》。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伶人王中王》《人说山西好风光》《擂响中华》文字统筹。
心如古井,开心地活着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