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20集

《弟子规》

第20集

开吉法师主讲

台南极乐寺

/3/4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请掀开《圣学根之根》第一册,《弟子规》第二十三页,我们从第五行开始看起。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到这句的课文,如果我们到某些朋友亲戚的家里去拜访,当我们敲门,里面的人自然会问说:“是谁?”或者我们提前打电话去,要跟人家沟通,人家问说:“喂,请问是谁?”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应该回答自己的名字,而不是说:“是我,你不记得了?你听不出我的声音了?”可能人家正在做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一问,确实昏头昏脑的,无法分辨到底是什么人,这样就很失礼了。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幸灵至恭”的故事,晋朝的幸灵,他生性就特别的恭敬,处事待人接物都非常重视礼节。每次他见到人的时候,包括见到父母、老师,或者是朋友、长辈,他一定要先恭敬的跟他礼拜,并且报告说我是某某某,把自己的名字就直接报出来。这是他非常恭敬的表现。首先他见人先要恭敬的礼拜,“揖深圆,拜恭敬”,然后他首先要先称自己的名,还不用等长辈、不用等朋友来问,他自己先把自己的名报上来。古人一生都是用这个字,从行冠礼之后,有了字之后就不称名了,但幸灵把自己的名报上来,表示非常谦虚恭敬的态度。这句经文今天就简单的补充到这里。请接着看下一句的课文:

这是说当我们在借用别人物品,一定要事先跟他讲清楚,而且请求对方允许让我们使用,这个时候才可以拿。“倘不问,即为偷”,如果我们没有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因为这些物品都是有主人的,当它的主人没有同意,我们就擅自取来用,这种行为就是偷盗的行为。同时也是对于对方的尊重,我们恭敬对方,对于对方所拥有的财物,也要存有恭敬之心,不能够擅自去取用。如果我们不明求而取用,即使主人不一定会责备我们,但是在我们的德行方面已经有了亏失,这就是所谓的“暗取”、“不予而取”,是属于偷盗的一种。

我们并不是有意想要偷人家的东西,只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人事物不能够恭敬有礼。包括在佛门当中,偷盗也是属于五戒当中的一条,这个方面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小朋友,因为小朋友如果我们没有特别的去教导他,他在小时候,对于是非、善恶、对错的观念,他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他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很好看,他就顺手牵羊拿来玩一玩、看一看,甚至于带回家去。这个时候做为老师和家长就一定要有敏锐度,及时的要给予纠正,这样孩子他从小就记得。

我记得小时候也是贪玩,跟着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们出去玩,经常到邻居家去走动。有一次犯了这个过错。一起玩的哥哥姐姐就怂恿我们去跟隔壁家的邻居拿钱去买冰棒,小朋友觉得很好玩,就跟大人拿了五块钱、十块钱就出去买冰棒吃。后来母亲知道了这个事情,非常严厉的把我们痛打了一顿。做为孩子,可能他觉得很好玩,但是不知道这个是违背了孩子他应该有的道德观念。所以母亲当时非常严厉的纠正,拿着鞭子痛打一顿之后,再也不敢了。可是那时候母亲就知道,孩子长大他也喜欢有一点小零用钱,去买点文具、买点糖果。所以从那次开始,母亲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拿五块钱、十块钱的小硬币,让我方便去买一点文具、买一点喜欢吃的东西。父母亲在教孩子一定要有敏感度,虽然有时候孩子他只是好玩,或者是因为哥哥姐姐的怂恿做了这个事情,但是如果父母亲及时纠正,他一辈子都会记得,每次想拿人家东西,就会想到被母亲痛打一顿的教训,所以再也不敢了。

如果孩子在他小时候,二三岁、四五岁,对于杀盗淫妄酒这些不应该做的事情,父母亲就及时的教导,改正他的错误,教导他不能偷窃,要诚信,不能说谎,等等的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孩子他确实会记一辈子。包括我们跟人家借东西也是如此,我们跟人家借东西,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是人家亲手拿给我们,这样才比较礼貌。但我们可能工作比较忙碌,临时借一个钉书器,借一个什么东西,橡皮擦,主人不在的时候,先跟人家讲一声再来使用,这样才是礼貌的。如果主人在,你跟人家借东西,一定要人家亲手拿给你。譬如我跟你借支笔好吗?他可能有很多支笔,他喜欢借给你哪一支,就让主人自己来选,不要我们自己在那里挑来挑去的,这样也很没有礼貌。

中国的史书记载了很多圣贤人的故事。在《元史.许衡传》当中就记载,许衡他在做官之前,有一年他在夏天经过河南这个地方,因为当时天气的关系,而且大家路途上很辛苦,都特别口渴。这时候在路边就看到一个大梨树,树上面长了好多的梨子。大家因为非常口渴、非常疲劳,马上就去摘梨子来吃,可以马上解渴。只有许衡恭恭敬敬的坐在那里,不为所动。有人就问他说:“你这么口渴,赶紧摘个梨子来解解渴吧。”这时候许衡就说:“这个梨子并不是我们拥有的,不是自己的梨子,我们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有人跟他说:“现在是乱世,梨子根本都没有主人。”许衡就回答他:“梨子没有主人,难道我们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这句话很有味道。我们是做自己心的主人,还是做欲望的奴隶?这就是在关键的时刻,勘验一个人的心性跟品德,这是特别发人深省的。后来许衡始终都没有去摘梨子来吃。等到后来许衡他所住的乡村村落当中,就发生了一个现象。什么现象?他所住的乡里,水果树上的水果已经熟了,甚至于掉在地上都已经烂了,连小朋友经过都不会看它一眼。我们就看圣贤人他生活在一个地方,他的身教给这个地区所带来的影响,连小朋友都知道效法他的德行。

从前在庐江汤池文化教育中心举办“幸福人生讲座”的时候,那几年确实伦理道德的教育在这个地方推广得特别的好。连司机去载旅客,旅客有一些钱不小心丢在车上,司机都拾金不昧,赶紧把钱归还给它的主人。甚至于本来这个地方离婚率、犯罪率也都挺高的,到了后来,经过《弟子规》圣贤文化的教化之后,整个地区的离婚率、犯罪率显著的降下来。这个都有数字做证明,政府的档案做证明的。

可见得当圣贤君子生活在这个地区,他的身教、他的言教,对当地人影响确实是很深的。许衡非常廉洁,不会去随便取用他人物品的作风,连当地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对于物品,它不是我们所拥有的,无论它是有主人还是没有主人的,我们要是生起盗取的心、暗取的心,这就是偷盗的心行。许衡他当时端坐在树下,跟人们说:“梨子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可是却体现出了他廉洁不苟的人格风范。

在汉朝也有一位非常贤德的妇人,历史上记载她叫乐羊子妻。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姓氏,因为古人很多的妇人嫁到夫家之后,都是随着夫家的姓氏。乐羊子妻是一位非常贤德的女子。乐羊子他曾经在路上捡到了黄金。我们想想看,对于贫穷的人家或者是小康之家来说,能够捡到黄金,对于他们家庭的经济方面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所以乐羊子捡到金子之后,就带回来拿给他的太太、妻子。他的妻子就说:“我曾经听说过,‘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怎么可以把路上捡来的黄金带回家?这样对于你的德行是很大的损伤。”乐羊子听了他的夫人所讲的这番话,毕竟古人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他也生起了惭愧的心,于是他就把他捡到的黄金再丢到了山野当中,然后才回来。

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人,他做到了高官,一个很高的位置上面,也许他本人是比较廉洁的,可是如果他的妻子、家人非常贪婪,他常常也是为了自己的妻子或者是家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接受贿赂,最后受到政府的处分、受到国家的处分。所以丈夫要成就他的德行,他的妻子、家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妻子本身就是很有德行,深明大义,而且没有过度的欲望的人,在她的先生做不应该做的事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的去帮他匡正,这样一个人的德行一生就能够成就。可是我们看到很多政府的高官,甚至于国家的领导人,他最后会因为贪腐而受到惩罚。再追究他的原因,跟他的妻子、跟他的太太过度的贪求、接受贿赂都是有关系的。

乐羊子妻,如果天下为人妻子的人都有廉洁、不妄取、不贪求的节操,那么她就很容易助夫成德。许止净先生就谈到,乐羊子妻她及时的制止她丈夫的过错,她做为妻子,确实是尽到了她的责任,最后她先生成就他的道德跟学问,也都是有贤内助在帮忙的。因此,“有良妻胜于良友”,娶到一位贤德的太太,胜过结交一群良善的朋友;“有佳妇过于佳儿”,佳妇也就是指的有德行的夫人、妻子。所以治国治家,女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在选择配偶,对方的家庭是不是高官厚禄并不重要,而他们家的女儿成就妇德,非常有德行,才是选择婚姻的首要条件跟标准。

乐羊子妻对她丈夫在进谏的时候曾经说过,“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也是出自于《礼记》,当时齐国在闹饥荒,黔敖就在路边准备了很多食物,等待来供应饥饿的人。结果有一个人他已经饿得不得了,他用衣袖蒙着自己的脸,拖个鞋子,走来跟他乞食。黔敖当时态度就比较傲慢,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水,就跟他说:“喂,你来吃吧。”这种态度确实是不够恭敬。饥饿的人就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喂,你来吃吧”这样侮辱人的施舍,所以我才落到今天的地步。”这时候黔敖他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不应该这么傲慢,所以就向前去道歉。但是饥饿的人最后还是因为拒绝吃他所供养的食物,最后就饿死在路边了。曾子听到了这个事情之后,他也觉得饥饿的人确实有一点太执著了,因为一开始黔敖说话无礼,确实是他态度有问题,但是他既然已经道歉了,这个时候他要救命,救命的食物你就可以接受。

这是乐羊子妻她进谏她的先生说的这段话,“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盗泉”这也是在山东泗水县东北的泉水,泉水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它的名字不好,所以有受过圣贤教育的人看到盗泉”,这里的水他就不喝。这是乐羊子妻的故事。

我们前几年在英国汉学院,当时汉学院刚刚成立,我们在那边,有去参加过祭祖活动,参加过汉学院开学的活动。那个期间每天傍晚我们在汉学院老楼,下面有一个客厅,师父上人会带我们看很多的节目,包括一些京剧,还有很好的电视、电影,像东周列国故事,还有很好的京剧的曲目。

当时我们就看到那个时候正在热播的片子,叫做“人民的名义”。这个片子创下很高的收视率,而我们看这个片子当时是在英国汉学院,远在他乡,去跟大家一起观看。剧情有很多的内容,它都是取自于现实生活当中真实的案例。其中我们看到最开始,当时是国有资源管理部的处长,他被人举报受贿,而且受贿的金额跟数字是特别的大。检察院就开始要侦查这个案子,可是他们去侦查,看到这个处长他平常的生活特别俭朴,长相也很憨厚,穿的衣服特别朴素,就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一样,住在一个很简陋的房子里面,在那里吃着很简单的、很简陋的食品,所以一开始很难调查得出来他受贿的真实情况。等到他去盘查的时候,他说他生活都特别俭朴,每个月给他母亲都是寄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很省吃俭用的。结果调查到后来就发现,他有非常豪华的别墅,里面就藏了巨额的贿赂的款项。当时他去搜查,整个冰箱、整个墙壁,还有整个床上,全部都铺满了钱,上亿的贿赂的款项。最后当然他就被绳之以法了。

有时候一个人,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他人生不知道要追求什么,就好像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其实他贪这么多钱,他自己也用不到,他每天骑着简陋的车子,住在简朴的房子里面,吃东西都是很简单。他贪这么多钱,自己可能也不一定能享受得到。最后他就说,当一个人真的是欲令智昏、利令智昏,他其实这些钱也不是用来花什么,他都全部藏在房子里,还不敢存在银行,后来他说他只是沉醉于每天闻到钱的味道。这都是一个人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最后迷惑颠倒,做了这些错事。

当一个人他从小就不妄取任何物品,他长大能够成为廉洁的人。这是塑造一个人心灵之美,所谓“恬静来修善其身,廉心来淳养品格”。一个人的心如果他非常廉洁,就能够变得纯洁无瑕,而且人们也因为廉洁,成就自己的品德,能够真正的去经营更加幸福美满的人生。

在春秋时代,像宋国的司城子罕,他就是非常清正廉洁的好官。当时有一个人就将一块宝玉,这个玉石是非常贵重的,就献给他。结果他拒绝了人们给他的贿赂。他当时说:“我是以不贪为宝,而您是以这块宝玉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就各自失去了自己的宝物,那还不如我们自己就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好了。”这样一个官员,他说他以不贪为宝。的确,只有心中有正气,行为非常廉正的人,他在官位上才能够抵御住物质、欲望的诱惑,真正的洁身自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普天之下的老百姓谋福利,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上古时候这些古圣先王尧舜禹汤,都是做出这样的榜样。

而这个盗,我们说到这些官员贪腐的问题,也从儒释道圣贤教育的角度来谈一谈。就像师父上人在讲课经常提到偷盗的果报。譬如我们盗取一个人的财物,因为这个财物是属于一个人的,你要还他,还债是比较容易,结罪也是比较轻的。可是如果这个东西是属于公家的财产,是公共的物品,这就很麻烦。为什么?因为它的主人太多了。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你所欠的主人太多,怎么才能够还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报,将来我们欠的债一定要偿还,决定是无法避免因果报应的惩罚的。这些公共的物品绝对是不能够偷盗的。如果是国家的设施要去偷盗、霸占,将来要还债是要还给全国的老百姓。

譬如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有十多亿的人口,我们如果霸取、霸占了公共的设施,属于全国老百姓的财产,将来还债是要还给十多亿的人,它是属于全国老百姓的税收,也就是国家每一个公民他都有分的。某些官员他在这个位置上,他可以去盗取、偷取或者霸占公共设施、财物,这个债主真是不得了。偷盗这个事情要是说起来,罪是很重的。因此在佛教的经典当中,确实一再的强调我们不可以偷税漏税,这都是属于偷盗的行为。有的人觉得自己很聪明,他可以钻法律的漏洞,用种种巧妙的方式去偷盗。在世间可能就会受到公检法部门的惩罚,政府会去抓贪腐的人。这个罪只是在人间受到惩罚,而将来果报是不得了。佛在经典当中讲得非常的清楚,关于盗这个方面是很重要的戒条。

我们之前在讲《小儿语》跟《续小儿语》,也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也特别发人深省。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居士叫庞蕴居士。因为庞蕴居士是非常富有而又非常仁慈的一个人,有人需要跟他借钱,他从来都没有把钱财记在本子上,或者立下什么收条、字据之类的,他都很相信人,也很愿意布施供养给别人。当时有两个商人想要做生意,他因为没有资本,所以就向庞蕴居士借了一千两的白银,当时庞公马上就借给他了。商人再跟庞公商量,我到城里去经商,也要请您借给我一只驴子,这样我可以把货物载进来。于是庞公特别慈悲,就把驴子也借给他用。结果走到半路,这两个商人就开始商量,他们就说,庞公那么仁慈,我们跟他借了这么一大笔钱,他都没有说给我们写个借条,让我们签字画押之类的,也没记在帐本上,要不然这样,我们两个借的钱就别还给他了。他俩就在那里悄悄的说话。刚讲完,他旁边的这头驴子突然开口说话了,它说:“我前世就是向你借了三升的大麦米,没有还给你。如今我出世当了一头驴子,帮你背了三十里的路,来抵偿前世欠给你的债务。现在我债已经还完了,我就要回到庞公的家里了。”这两个商人一听到驴子讲的话吓了一大跳,后来就不敢再接着去谋划不还钱的事,赶紧就把一千两白银还给庞公了。庞公说:“你怎么刚借完银子就还?”这两个商人就把刚刚驴子讲的话讲给庞公听,他说:“我怕我将来欠您欠太多,也要变成驴子来还债,所以我赶紧把银子先还给你。”

那天晚上庞公在睡觉的时候,就梦到他自己院子的树下有一只牛在吃草,在磨坊里面有一匹马在磨豆子。这匹马就开口说话,两只动物在进行对话。它说:“牛兄,你怎么会到庞员外家来耕田种地?”牛兄就开口对马兄说:“马兄,我就是因为前世向庞员外借钱没还,我今生才变成了牛,到他家来做工还债。”牛就反问这匹马说:“马兄,你为什么又到庞员外家来做苦工?”马兄就说:“还不是跟你一样,我前世欠了庞员外的钱,所以才来这里做工还债。”这个时候蹲在门边的一只狗老黄,它终于也按捺不住,加入了它们的对话。它说:“看来我们都是前世欠了庞员外的钱没有还,今生才到这里来做工还债的。真是悔不当初!”庞居士醒来之后,到后院一看,发现他看到的景象就和他梦里所梦到的完全一样。他就猛然醒悟,这些动物都是前世一念之差,泯灭良心,最后它欠钱不还才受到这个果报。由此可知,因果报应的事实真是丝毫不爽,我应该努力的修行,才不会像它们这样一念之差,又在六道里面去轮回了。

日后我们学习《圣学根之根》,要是学到后面《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就能够更深入的去了解因果的事实真相。庞公经过了这个事情之后,他就特别的感慨,他就想要把家里的金银财宝投到大海当中。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五百个海盗要来抢他的钱。于是庞公就把这两个商人借贷银两,驴子居然说人话来说明前世的因果,把这个过程跟海盗们说了一番。海盗们听了之后非常的后悔,于是他们也发心修行,庞公就把这些银两做为他们修行用的斋粮。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地间的因果,“假令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确实是分毫都不差的。将来我们学《根之根》,学到后面因果的这些典籍,可以再更深入的说明。印光大师也教导我们,一个人的福报都是前世所修的,如果不义而取,就好像食毒物一样。如果能够做到清而不污、廉而不贪,世间人都会非常尊敬、崇敬这样的人,他的廉洁清白的德行也就能够传扬千古。

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做罗伦。当时他去参加礼部的进士的考试,跟随他的仆人在他们住的旅社当中捡到了金镯子。因为古时候读书人赴京赶考,都是要走很长的路,非常的辛苦。当时他们已经走了五天的路程了。走在路上,罗伦他就担心路费盘缠不知道够不够用。这个时候仆人才跟他说,他上次在旅店里面捡到了金镯子。罗伦就非常的生气,想要把镯子再还回给人家。仆人就跟他说:“您这一来一去,本来我们要赶考,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您再返回去还金镯子,考试的日期肯定就耽误了。”想不到罗伦他深明大义,他就说:“像这样的金镯子,一定是婢女仆人她们不小心给丢失的。主人到时候因为镯子去拷打婢女、仆人,如果把她拷打致死,这个过错是谁所造成的?我宁可不去参加会试。”会试当时在国家是很大的考试,礼部考进士的大考。他宁可不去参加考试,也不要因为偷取了人家的东西,最后害了对方的性命。他就回到原来捡镯子的地方,把金镯子还给了主人。

蔡振绅先生曾经在书当中记载,罗伦从小就体现出非常廉洁不苟的风范。当时他五岁,随他母亲到果园里面去,那个时候有很多的水果掉落在地上。很多小朋友看到有好吃的,就赶紧去捡来吃。而只有罗伦没有自己去捡,都是大人拿给他他才会吃。因为这种非常廉洁的风范,所以他家里就挺清贫的,他也不放在心上。有时候客人来吃饭,妻子(家里都没有米,不够了,都揭不开锅)只好到邻居家去借米、借粮食。早晨本来要请客人吃饭,结果一直借到中午,这锅饭才煮熟。他也不在乎,也不觉得这样的苦日子过不下去了。当时地方的官员,知府张瑄,他觉得这个人家实在是太贫穷了,地方政府就给他拨了一些粮食要救济他,他也不接受。他廉洁的德行非常的多,有许多特别感人的故事。

包公包青天,他在北宋是著名的清官,他也是以廉洁的作风为世人所称道。“公生明,廉生威”,我们之前学过的那句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当他无私无求,他就能够做出刚正不阿的行为。包公为百姓去伸冤,断案断得非常的精准、非常的清明,就是跟他心中有一股浩然正气,为什么?他就是光明磊落的、廉洁的好官,他不为自己,他没有私心,所以他在处理公务,自然就能够做到不畏权贵。那我们也来看看包公包拯,他是如何成为一个著名的清官。

他是在宋朝(北宋)天圣年间的进士,曾经被派到端州当知州。中国特别有名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中最好的、最名贵的砚台出自于端州,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是排在首位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官员到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出产这么名贵的东西,那一般人都会想尽办法,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来多收集好的砚台,大家觉得这个也好像不过分。

当时端州的砚台,是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的砚台,它品质非常好。以前端州的官员就常常藉着进贡皇上的机会,贪取很多的端砚,拿去送礼。譬如送到朝廷当中一些有势力的官员,就可以拿这个来送礼。但包公到了这里之后,他叫砚工(做砚台的工人)只做到进贡给朝廷的数量就停止了,一块都不多做。等到他离任的时候,也没有带走一块砚台。他做了开封的知府,他所做的事情,处处都是为百姓着想。他做官特别公正,执法也特别严明,以身作则,也从来没有藉着他职务的便利来谋取私利。甚至于后来他舅舅也犯了罪,当时很多人都为他说情,可是包公他还是依法论处。正是因为他清正廉洁的作风,所以后来他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敢仰仗他在朝廷、在地方的势力去做危害百姓的行为。

正是因为他官德跟官声都特别好,老百姓对他很恭敬、很爱戴,大家就亲切的称他作包青天。他一生做官做得很高,担任过监察御史、龙图阁大学士、枢密副使这些重要的官职,但是他自己从来没有积累什么钱财物品,家里都是非常清廉的。甚至于他对于子孙留下的家规、家训,也特别告诫后世子孙说:“如果我的后代有人做官贪赃枉法,以后就不许回到我们家族当中,甚至死了之后,也不准埋葬在我们包家的祖坟里。如果不按照我所说的话来做,就不是我的子孙。”

在古人的观念当中,最严重的惩罚是什么?不是罚点钱或者是罚个跪、或者是鞭打等等,最严重的处罚就是不允许你参加祭祀,甚至不能够埋葬到祖坟里面。那换句话说,你犯了这个错误,连家族人伦的亲情都不能包容和原谅你,你就看着办吧,看你这一辈子还敢不敢做坏事。所以儿孙都教得非常的乖,一直到现在,包氏家族的后人都还出很多的贤才。这都是祖德积得太厚了,非常的深厚。将来我们一起学习《百家姓》,可以把每一个家族当中祖先和后代子孙的故事,再跟大家做更多的分享。

罗念庵在他的诗中曾经说过,“堪叹人心毒似蛇。谁知天道转如车”。人心险恶,可能造作了很多的恶事,可是他哪里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造的恶必定会有恶的果报,行的善也一定会有善的结果。“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北舍家。”去年你在邻居家偷去的、妄求的财物,今天你欠他半斤要还他八两,可能还要带点利息,绝对是分毫不爽的。所以通过什么不正当的手段去妄取钱财,都是糊涂人做的糊涂事,所谓“小人冤枉做小人”。

有一位老师分享过,当时他在带道德讲堂接触到很多人。有一次他到东北去,就遇到在地方上很有势力的人。他一生都是用他学来的赌博作弊的方式,去骗取了很多钱财。他作弊做得很巧妙,一般人是看不出破绽的。因为在道德讲堂教传统文化教育,这个老师非常明了因果,后来他就劝这个人,他说本来你命里可以赚一千万的,可是你用不正当的手段,最后你赚了几百万,还在那里沾沾自喜。可是因为你都是用骗取、盗取的方法来谋求人家的财产,最后福报折损了很多,把本来应该赚的钱,最后福报全都消掉了。他听了之后,马上就决定不再去赌场里面骗钱了。所以因果确实是对人断恶修善,力度还是很大的。

下面说:“分外钱财汤泼雪。骗来田地水堆沙。”确实是如此,分外的钱财不是我们命中该有的,你想尽办法骗到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到最后可能搞得自己家破人亡,因为命里没有这些福报。

这个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当时他在地方,是地方的恶霸。这也不是他的朋友,他教道德讲堂课程,有一些学生,也来参加这个课程,最后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中有一位,他也是地方的恶霸,生前经常会去霸占人家的土地,用巧取豪夺的方法去霸占。最近他心脏病突发就死了。结果死了的时候,太太的怀里还有孩子还没出生,遗腹子还没出生。

所以说“分外钱财汤泼雪。骗来田地水堆沙。若将狡谲为生计”,如果我们营生的事业,是用骗取权诈的手段骗来的话,“恰似朝开暮落花”,早上开了花,到晚上花就谢了,就是形容钱财是没有办法留得住的。

这句经文就学到这里,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句:

我们借来的物品,要能够爱惜使用,不要觉得东西是别人的,我稍微,譬如书给它折一折,给它有一点损坏,老觉得这是别人的东西,我就不会爱惜,这样就很不好。借来的物品,不但要爱惜使用,而且一定要准时归还,这是一个人的信用、诚信。那么以后呢?“后有急,借不难。”你每次都很守信用,准时的把该还的钱、该还的物品都还给对方,将来如果你还有急需、急难,再去跟别人借钱、借东西,再借就不难了。没有及时归还,首先可能是我们比较怠慢,觉得这个东西晚几天也没关系;再来也有可能有窃取之心,就想占为己有。

一个人的诚信,是人生活在社会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立身处世一定要诚信。内心真诚,显现在外面就是诚信不欺,没有任何虚伪的作风。这是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所谓“三才者,天地人”,做人就应该要做到孝悌忠信的德行。

伦常最重,五常,仁义礼智信,信是放在最后。而仁义礼智,其实这五条,仁义礼智信是相互关联的,仁里面也有信,义里面也有信,礼、智里面都有信,它是贯穿在其中的。而五伦当中,我们看朋友有信。而实际上,不仅是朋友,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都要守着诚信的原则。所以“信”,它是贯穿在五伦关系当中的。而诚信之德,是表现一个人他表里如一、心口相应、言行相符。“信”,我们即使是处在比较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中,要达到信,不容易实践,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动不摇,只要承诺过的事情,我一定会落实。

这个信,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在在处处,都能够体现出来。而当我们能落实诚信,我们有守信的观念,能够落实信义,能够在我们道义、情义、恩义当中,把“信”贯穿其中,我们的人生所要履行的道义与职责才能够做得圆满。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譬如借别人东西,那为什么儒家常常强调,我们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定的道理。譬如当我们借人家的东西,一定有时候,譬如这东西是我们特别喜欢的,我们就会想:“哎呀,他什么时候要还给我?”内心总是会有这种挂念。而当别人借给我们东西,这是对我们有帮助、有恩情的,如果我们到时候,该还给他的时候,没有及时还给他,这就失去了道义。

当我们有谨和信的态度,你说:“哎呀,我平常很容易忘记事情,譬如我说好了什么时候还给他,到时候忘了怎么办?”我们有确定好的日期的时候,就可以在日历上、月历上面把它记下来,或者是在本子上记下来。当我们每次借人家东西都做到非常谨慎,将来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再去跟人家借,人家就特别欢喜的要把东西再借给我们。

而在《论语·为政篇》当中,孔老夫子有一段经文,这之前我们也有跟大家分享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在八德当中,它是特别重要的。“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跟軏是指车子前端和车衡相连接的插梢,这是做一个比喻,车子如果没有这些插梢,它也是没有办法可以前进的。所以信的重要性,在八德当中是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譬如曾子,他每日“三省吾身”,其中就有一条是“与朋友交信乎”。“信”是非常重要。

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在跟外国人交往的时候,也许他孝悌观念还不是很强,可是他们对于“信”这一点是特别重视的。如果一个人在做事情有欺骗政府的行为,被发现的时候,我们的信用在他的政府单位里面就会有记录,不良的信用,那我们要在社会上做很多事情就非常不方便。

信字孔老夫子是非常重视的,人如果无信,是不知其可,意思就是说不知道他除了信之外,还有哪一条不错的。言下之意,从孔子所说的这句话里面,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如果他连信都做不到,他其他就一无可取了,没有可取之处了。所以“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从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古人在诚信的方面,是让我们在生活的在在处处都要重视、落实。

在古时候有一个贤德之人,叫做宋濂。宋濂他有写过一篇文章,“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在当时,他的很多文章,像日本这些国家,都争相的要刊刻、要传诵。所以他的文章是特别有名,他的道德学问也是非常之好的。他在“送东阳马生序”当中就曾经谈过,他小的时候就非常的好学,从小就很爱读书,但是因为家里很贫穷。因为古人要买一套书,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之前师父上人有谈到,民国的时代,譬如像《辞源》,如果你要买一套《辞源》,这是一个家庭很长时间的生活费积累起来,才有可能买得到一套《辞源》。哪怕在民国时期,这个书也都是特别珍贵。

英国汉学院前院长周春塘教授,他老人家也是特别喜欢书。以前我们帮英国汉学院在订教材、订书,有一次周院长就让我们帮他去找一套好的《辞源》,而且《辞源》要求的版本是比较早期的版本。因为《辞源》在编订的过程当中,也有不断的在修订。但是他早期跟着他父亲的时候,周春塘教授他的父亲是师父上人的校长周邦道老先生,他跟着他父亲的时候,他所读的那套《辞源》,就是民国比较早期的版本。那个版本用起来就非常的好,因为它里面有一些词条,还有引用的文,都是比较符合老一辈的读书人他们查找的需要和习惯。所以在院长过世之前,我们还帮院长找到了几套他特别需要的书,都是很好的版本。包括《唐诗三百首》,有一些唐诗的翻译本,英文的翻译本,也是有好坏的差别,学术价值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那时候院长他都非常的熟悉这些版本,让我们帮他去找比较老的本子。确实读书人都非常喜欢书,非常珍惜书。

宋濂他当时就是如此,因为在那个年代,贫穷的人家要买书是买不起的,所以他每次都是跟人家借书,书在古时候是很珍贵的。他借完书之后,就带回家去把内容抄下来,用毛笔一笔一笔的、一字一字的抄下来。然后跟主人约好了,几天之后再还给人家。这是宋濂谈到他求学的艰难,确实是特别难能可贵,一个读书人真的是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当时天气特别冷,他磨墨的砚台全都结冰了,手冻得都没有办法伸直。即使是这样,他一本一本的去抄书,他也一点都没有懈怠,仍然继续在抄。等到把这本书抄完了之后,他再马上去送还给主人家,一点都不敢超过时间。跟人家约好几天还,他一定在既定的日期,一定把书还回去。所以大家觉得这个孩子、读书人很有信用,因此有一些珍贵的书也都很舍得借给他,知道这个读书人会爱惜图书。因此他就能够读很多的书。这是说他很有诚信。

之前我们在学校写论文也是这样,因为经常要去学校的图书馆借书,有的书学校的图书馆没有,我们还要到国家图书馆去读善本的书。因为当时写论文,主题是写陈弘谋先生的《五种遗规》。后来就经常要跟同学跑到文津阁,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当时《四库全书》编写出来之后,其中有一套就是存放在文津阁当中,现在它是国家图书馆。每次跟同学都要坐公车,到国家图书馆去借善本的书。这些善本的书,有一些古时候的版本是不能够借出来的,只能够在古籍阅览室、善本的阅览室里面读。

那个时候也有机会可以读到很多,陈弘谋先生编订了《五种遗规》之后,这套书在整个清朝年间,因为陈弘谋先生他是乾隆皇帝的封疆大吏,在地方做大官,他办了很多学校,他当时编订了这个教材之后,这部书真的是广为流通。我们在国家图书馆里面就读过很多不同的版本,都是流布在私塾,在学校、书院,甚至于在国子监,在国家办的学校里面,也是广为流布。

这个书为什么雪公老人希望学生都要认真的来学习,确实我们真正的读透了,真正落实,它对我们一生当中,从出生开始,接受儿童教育,一直到我们在世俗当中,在社会生活当中去过日子,包括我们做官,在官场当中应该是要怎么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五种遗规》把人生从小到大,整个人生的过程当中他所应该要了解的道理,全都在这部书里面体现出来。我们当时看了很多清朝年间的古籍线装书,才知道这部书在清朝的历史当中,它的影响力其实是特别的大的,凡是读书人都要认真的学习。

宋濂他就是非常好的读书人,从小就勤奋好学。他也做到了《弟子规》这里所讲的“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后来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就是因为他有信用。

在“送东阳马生序”里面,还有一段特别重要的段落,我们也把它节出来。因为这跟我们一生当中,跟着一个好老师求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态度,他在这里写得非常的清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既加冠”,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在古时候要举行成年礼。等他成年之后,他又非常向往圣贤之道,对儒释道的圣贤教育非常的仰慕,所以他要去找好的老师来求学。当时毕竟是贫穷人家的子弟,他也没有机会可以找到德高望重的好老师,或者是社会的贤达名人一起来求学,他当时没有这个机会。可是做为好学的读书人,他又非常向往圣贤的学问。他求学的过程是多么辛苦。他曾经走去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经典当中他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他要找老师去求教,要走百里之外,去从乡里的贤德之人,贤德的好老师,来跟他求教。子路是为了给父母亲背米,到百里之外去背米回来孝敬父母,而宋濂是为了经典当中的一字一句,有些不懂的地方,他也要到百里之外去找好老师求教。

而这些好老师,因为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他的学生非常非常的多,所以去了之后,他想要跟老师求教也不容易找到机会。老师教学也是很辛苦,而且他的老师有威严,也是很严肃。于是他就站在旁边,就把他在经典当中有一些搞不懂的义理,非常诚恳、恭敬的向老师来请教。“俯身倾耳”,体现出他求教、求学的时候特别恭敬的态度。有时候老师可能会训斥他,说你怎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这么简单的道理。因为贫穷人家的孩子,不远百里来求教,肯定他不像天天跟在身边的学生,都听懂这些道理,可能有一些课程他没有上过,有一些经典的理他也不太通达,所以老师有时候不耐烦就会训斥他。但是他做为学生,态度就愈加的恭敬,“色愈恭,礼愈至”,态度愈加的恭敬,礼节也愈加的周到,从来“不敢出一言以复”,老师呵斥他的时候,他从来不敢回嘴,恭恭敬敬的接受老师的训斥。一直等到老师心情好了,高兴的时候,他再向老师请教问题。所以他说:“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他的资质虽然并不是那么的高,但是他因为具有当学生真正跟老师求教的态度,所以他学到了真正的学问、真正的本领。

我们现在学习圣贤学问都要跟古圣先贤的榜样看齐。宋濂求学的态度,还有包括卢植楷模。卢植跟着马融求学的时候,马融旁边奏乐的女子,那么多年卢植从来没有往里面看过一眼,可见他求学专心的程度,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这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从小真正刻苦努力、虚心求教,最后才成就了他的德行跟学问。

这两天王伟勇教授写了一首诗,本来这首诗是要恭贺师父上人九十四岁生日的。诗的内容写得特别好,我们跟一个好老师求学,究竟我们跟老师学的是什么,老师的德行是什么,王教授在这首诗里面表达得特别清楚。虽然我们现在还没学到《笠翁对韵》,但是多多的观摩和学习这些老教授、还有古人他们的诗词,对于我们强化在《笠翁对韵》方面的能力,打一些基础,也是很有帮助的。更重要的是从这里面学到如何去尊师重道,如何去学老师的德行,这种态度可以说是这首诗里面更宝贵的教导了。

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秉性温良爱似神”,“温良”孔老夫子有五德,温良恭俭让。不但是如此,师父上人还具有各个宗教经典共同的核心爱,神爱世人的风范在师父上人的身上特别明显的体现出来。“奔轮忘我即行仁”,就像徐醒民老师讲的,“九十年来不歇轮”,几十年的岁月都是在全世界奔波弘法,即使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也都要飞十几个小时去欧洲弘法,把中国儒释道的圣贤教育传播到国际之间,这都是舍身忘我真正的德范。王伟勇教授也曾经请教过师父上人,他说他去英国汉学院教书,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了伦敦,还要坐车从伦敦坐到兰彼得,他觉得他六十几岁的老人就已经感觉到很疲惫了,师父九十多岁高龄还能这样奔波,究竟有什么秘诀?师父上人就说:“不要想自己,要为别人想,忘了自己。”舍身忘我。

“慈航普渡宣三教”,所宣扬的是儒释道三教的圣贤教诲。去年是弘法六十周年,今年已经超过六十年了。这六十年来都是孜孜不倦的在宣扬儒释道的圣贤教育,到晚年还在各国奔走呼吁要恢复汉学,要恢复各个宗教的神圣的教育,这样才能够给世界带来永久的安定与和平。一生当中真的是教学为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汉学弘扬倡五伦”,我们在这里说的圣贤教育,首先就是以伦常道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为基础。这些伦常道德都能够建立起来,社会才能安定。包括我们现在在讲这句《弟子规》的课文,“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后面也从五伦的关系当中来谈信字。这也是师父上人一生殷殷希望汉学在全世界都普遍的弘扬,而且培养继起的人才,来宣扬儒释道的圣贤教育,来提倡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都是属于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咳唾皆珠沾俗世,散霞成绮化黎民。”老师说的咳唾皆珠、散霞成绮都是比喻。我们先看“沾”,沾是给人带来恩惠的意思。师父上人是用教学为先的方法,给予全世界的众生普施恩惠。“散霞成绮化黎民”,我们看天边的彩霞多么的美丽。“绮”既指丝织品,也有华丽、美丽的意思。这是来形容教化黎民百姓,教化苍生,如同散霞成绮,如同天边的霞光、彩虹一样,不分国界的化导普天之下的百姓。

“欣闻佛寿瑶觞献”,“瑶觞”就是玉杯的意思。听说您老人家是九十四岁的生日,华诞,我献上玉杯,瑶觞就是玉杯。“更迈期颐百福臻”,“期颐”就是百岁以上的高龄,希望师父能够活到一百岁以上。百福臻,“臻”就是到达的意思,也就是说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句话就如同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们所说的,希望师父上人百岁生日,在教科文组织各国大使一起为师父祝寿。

这是王伟勇教授所写的一首诗。结合刚刚所讲的宋濂他尊师重道,从师求教的公案,我们可以真正体会到古人,还有像王教授这样有德行的老师,在他们眼中,他们是怎么样看待善知识、看待好老师,怎么样去从好老师的身上学到他们的德行、品德跟学问。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里。

刚刚说到信,“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是我们的诚信。古人确实是非常重视诚信,信用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维持好自己的信用;再来,譬如当我们跟人家借东西,别人借东西是帮忙我们,我们要不忘记这个恩德,自然就具有警觉性跟灵敏度,做到言而有信。孔老夫子在《论语》当中,也常常教导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就像刚刚说的这句经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对一个人是特别重要的。

我们看“信”字,它是会意字,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言语的言。这启发我们,言语方面也要守信,要言而有信。古人非常重视承诺的,他对于言语的态度,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真正他做出承诺,真的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信除了有守信的意思之外,还有个含义就是信义,所以信跟义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人只用信字,但是其实它跟义是相连贯的。刚刚说仁义礼智信,仁当中有信,义当中有信,礼当中有信,智当中有信,这是一而五、五而一,这五条都是相互关联的。仁也有义,仁也有礼,仁当中也有智,仁当中也有信,是这样。

第三,信再延伸起来就是指我们的道义、情义,还有恩义。也就是现在人的话来讲,我们要尽义务,要有做人的本分跟义务。而要做到这一点,人要如何来守信?我们就从五伦关系当中来阐释信字,因为五伦这个伦常大道是包括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五伦就包括父子有亲,包括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五常当中仁义礼智信,信是摆在第五位。八德里面也有孝悌忠信。五伦无论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还是朋友,都要落实信字。

首先我们先从第一个方面,这是父子关系,从这里来讲要如何言而有信。当我们在父子关系当中做到言而有信,首先父母要做好的榜样,要有身教做出来,这样才能够把家庭、把孩子带好,孩子也才能够信服。你不要看孩子小,他两岁、三岁,还抱在母亲怀里,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开始对他进行教育了。他的小眼睛睁开,小耳朵竖起来,他已经在看、已经在听。父母亲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小朋友全都看在眼里,他都记在心上。

这以我们自身的经历都可以体会得到,像我二三岁在老家的时候,父母亲还有祖父母给予我们生活的教育,我们到现在都还记得。譬如上次有分享过,我二三岁的时候,因为老家是四合院的房子,房子都有门槛,我小时候要从餐厅走过一道门,就进到爷爷奶奶的房间,中间那个门槛,大人就反复教我们,门槛不能够踩在上面,一定要跨过去,这就是《弟子规》说的“勿践阈”。像这种教育,当时虽然只有二三岁,到现在都还记得。包括小时候因为太淘气了,我之前有反省过,小时候很霸道,玩具特别多,所以邻居家的小朋友天天都来找我们玩,想要玩家里的玩具。小时候很霸道,每天就负责把小朋友都打哭,然后每天邻居家的奶奶都来告状。后来爷爷实在忍无可忍,就狠狠的把我教训了一顿。那时候才二三岁,拿个绳子绑起来就放在餐厅,人来人往都经过的地方,在那里示众。那时候虽然只有二三岁,记忆特别深刻,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场面。后来母亲带着我求饶,跟爷爷说再也不敢了,绝对不敢再欺负小朋友了。所以孩子两岁、三岁的时候,父母亲就要做出好的榜样来教导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一生当中就养成了非常好的习惯。

而信也是如此,父子之间,我们在跟孩子说话,也不能不守信用。像曾子当时就有一次,曾子的太太刚好要出去,小朋友也要跟着母亲一起出去。母亲就随口跟他说:“你假如乖乖的待在家里,我回来就杀猪肉给你吃。”其实是敷衍一下小朋友。曾子听到这个话,他就开始磨刀,开始真的要杀猪肉给儿子吃。结果他的太太回来之后就说:“我只是跟小朋友开个玩笑。”曾子就说:“假如你对孩子有一句不守信的话,那你一辈子再让他相信你是很困难的。”所以父母、长者都是要谨言慎行。

之前因缘生老师也跟我们讲过,“凡轻诺者必寡信”。譬如你很随意的就答应人家说:“好吧,我过两天给你送个一百万。”就是随口就说的,“凡轻诺者必寡信”,那你就等等看,他过两天是不是真的给你送了一百万。随便的答应人家,信就不能够守得住。做为长辈也是要谨言慎行,一定要做得到才可以答应人家,如果这个事情我确实是做不到,那就要慎于始,在一开始就应该婉言的谢绝,或者不要轻易的承诺、不要轻易的答应。而且不只是做到才能答应,还要考虑这样做对孩子是不是有真正的帮助。因此《弟子规》当中讲“事非宜,勿轻诺”,不可以随意的许下承诺。“苟轻诺,进退错”,你要轻易的去承诺这些事情,要考虑言语、承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到时候就进退两难。因此,父慈子孝,子要孝父,父亲要慈爱。这个孩子既然把他生下来,就有责任要把他尽心尽力的教导好,这是做为父母应该要有的责任。而这个责任当中,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是特别重要的。

在宋朝有一个读书人叫朱寿昌,因为他七岁母亲就改嫁了,当时小小的年纪,跟母亲分离,所以他一直想着往后一定要把母亲找回来。到了宋神宗的时期他做了官。后来他在五十七岁的时候,想想七岁的孩子跟母亲分离,这一别就五十年的时间,他就下定决心要去寻找自己的母亲,如果找不到母亲,我一定不肯回来,一定要找到。真的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为父子跟母子都是连心的,虽然大家觉得他好像是大海捞针一样,人海茫茫,怎么可能找到母亲?可是偏偏他就有勇气跟志向。到后来他在偏远的陕西一带,到了一个地方叫同州,就有一个因缘,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记得在之前看《道德丛书》,就看过一个孝子,大概这个孝子也是要出去寻找他的母亲。有一天夜晚,他就突然间看到一栋房子,在荒郊野外看到一栋房子,然后里面有一个美女在诱惑他。孝子就说,我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那真是风餐露宿,只身出去寻找母亲,他说我心就跟死灰一样。美女在他面前,半夜在荒郊野外一个房子里面,他也不为所动。他说我心里只想着自己的母亲,心就跟死灰一样。结果他就没有受到诱惑。后来他一转身,房子跟美女全都不见了。这可能是妖魔鬼怪在诱惑他,但是因为做为孝子,他心里有一股浩然正气,当时他心心只想着寻母。历经艰难、历经困苦,最后终于找到了母亲。孝心可以帮助他抵挡住一切的诱惑,否则半夜三更,要是真的被这个女子诱惑的话,可能最后连命都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效法这些孝子他们的心行。他这种孝心,把五十年来没有见面的母亲都能够找到。后来他把母亲迎回来奉养,包括母亲生的弟弟妹妹也一起接过来。

宋朝的黄庭坚的故事。黄庭坚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文人。后来他也做官,官位做到太史,这个位置相当高。但是他每一天回到母亲身边,一定亲自帮母亲洗尿桶。他官做得这么大,旁边一定很多的佣人、很多仆人,但是他母亲生活上点点滴滴的事情,他一定要亲力亲为,坚持每天来做。后来,果然黄庭坚以他的德行、以他的学问成为了读书人的好榜样,做官之人的好榜样。古人即使他官做得再大、福报再多,但是像这些外在的名利,完全不会影响到他至诚的孝心,他至诚的孝心不会被名闻利养所染污。即使是做到那么高的官,但是他依然非常重视要落实自己为人子女所应尽的本分。父子关系当中就有信字。

第二个关系是师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可以算在五伦当中其中的一伦,师生这一伦,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对待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是无二无别的。在古礼当中,当父母亲过世,是要守孝三年,而对老师,老师过世是心丧三年。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对父母守丧的同样的形式,但是实质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要重视言而有信,学生答应老师的事,或老师答应学生的事,也都要尽心尽力的去做到。

像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当年教学,是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后来当夫子过世的时候,这些弟子统统都在夫子的墓旁盖了房子,坚持守孝三年。有一年师父上人也带着大家到山东祭拜孔子。有孔府、孔庙、孔林,都是在山东曲阜。当时在孔老夫子的墓前,师父上人带着大家向孔子恭敬的礼拜。这是很有深意的表法,为什么?这是代表着,希望儒释道的圣贤教育,还能够再继续在世间传扬,祈求孔老夫子慈悲加持护佑。雪公老人也谈到,我们即使是学佛,为什么在中国佛法能够发扬光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孔老夫子把人都教好了。孔孟圣贤,还有道家的经典,儒跟道的圣贤教育为中国人的人格养成,确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佛法才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而不是在其他的国家地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儒跟道教育的重要性,当一个人具有孝心,他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真正落实,才真的是为学佛奠定了非常好的根基。

当时孔老夫子这些学生都是坚持守孝三年,其中有一位弟子守了六年,这是子贡。除了守孝之外,我们也要尽其一生把老师所教的教诲,在我们一生当中都能够发扬光大。这是养老师之身、养老师之心,也要养老师之志,这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好,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明天还继续从师生这一伦当中来讲师生当中的信义。谢谢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babanaa.com/zyjr/6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