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第四十一期地域和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是地球上最大的断裂带,其中北面的断裂带将非洲和亚洲分开,形成了红海;而南面的大裂谷则完全在非洲境内,并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湖泊,其中就有著名的(沿北向南)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栖息在这三大湖泊里的慈鲷(其中维多利亚湖区域还包括周边的一些较小湖泊),我们就称它们为三湖慈鲷。

提起三湖慈鲷,通常都会涉及到具体的地域,而所谓地域就是指一个具体的区域和方位;给这个区域取个名称,就是地域名了。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地域名和地名没有什么区别;但对我们来说,地名是行政上的区划,而地域名是三湖慈鲷具体的采集地(产地)。湖中的一块岩石,靠近村落旁的一个湖边浅滩,都会形成一个地域名。

三湖的地域名,大多为当地固有的名称(比如什么岛,什么村,甚至什么市),少数是鱼类专家在考察或采集慈鲷过程中,为了对采集地点更好地定位而确定的名称。所以,有时湖中露出的几块岩石会有一个名称,甚至一些不露出湖面的暗礁也会有一个名称。这样,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地域名。

地域与慈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我们深入了解三湖慈鲷的阶梯。

地域,地域类型,地域屏障,地域变种,杂交和OB,物种形成

1、地域名的类型

三大湖泊(其实主要局限于马拉维湖和坦噶尼喀湖),除了栖息地多种多样以外,其地域类型(采集地)也多种多样,如果从大类来区分的话,可以分为陆地、离岸和保护区三个部分。代表陆地的有普通地名、角、岬、滩;代表离岸的有岛、岩、礁、湾和河;而代表保护区的通常为国家公园。下面我们就逐一加以介绍。

1)普通地名(市、村)????

这是地域名中最普遍的,极大多数都是当地实际的地名。比如坦湖著名的奇果马(Kigoma)、摩巴(Moba),马湖著名的考威(Cobwe)、赤隆巴(Chilumba),以及维湖的姆万扎(Mwanza),它们不但为当地较大的城市,沿岸不但是慈鲷的采集地,同时也可能是慈鲷的集散地。

有些在行政区划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名,但如果作为慈鲷的重要采集地后,就会大大出名。比如坦湖的伊桑加(Isanga)、马湖的赤威热(Chewere)。

还有一些是较为著名的城市,但由于交通过于发达,人口众多,人口的活动导致或慈鲷消失,或被迫迁移;从而不再是慈鲷的采集区,但有可能是慈鲷的集散地。比如坦湖赞比亚的姆普隆古(Mpulungu)、民主刚果的卡莱米(Kalemie),马湖马拉维的卡隆加(Kalonga)、莫桑比克的梅蓬达(Meponda)。

2)角(Cape)

地域名中“角”的含义和地理学上的含义是一致的,通常指某一区域伸向水中的那一部分陆地,所以它的区域有时会比较大,有时会比较小。大区域的角,还会存在一些普通地名。

如果作为地域名上的“角”,通常陆地区域也比较小,比如有些名气的坦湖卡波谷角(CapeKabogo)、马湖的凯撒角(CapeKaiser)。但大名鼎鼎的坦湖曼波角(CapeMpimbwe),区域就比较大。

在坦湖还有有名的赞比亚的柴提卡角(CapeChaitika)、民主刚果的铁姆波角(CapeTembwe),马湖的马克角(CapeMaclear)。

与“岬”相比,三湖用“角”作为地域名的不是很多。

3)岬(Point)

英文中Point是尖的意思,在地域名上是指陆地伸向水中的尖状部分,也可能是角的尖状部分,还有可能是岛的尖状部分。由于它的区域很小,定位和指向更加清晰明了,所以被广泛用于地域名上。

坦湖有著名的布鲁岬(BuluPoint)、鲁加拉岬(LuagalaPoint),马湖有著名的吞比岬(TumbiPoint)、姆托西岬(MtosiPoint)。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描述方便(包括起中文名时),就直接把后面的“岬”给省略掉了。

4)滩(Beach)

这是陆地离湖泊最近的地方,通常为半湖泊多陆地状态(由潮汐来决定),属较为狭长的地带。如果沿岸是岩石的,那很少可能有滩的存在。

通常,沿滩地势平坦,人员活动较多,有些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所以这些地方通常不会作为慈鲷的采集地,也很少用作慈鲷的地域名。

马湖的Chembe滩及附近是著名的慈鲷采集点,所以有一些慈鲷以ChembeBeach为地域名。

5)岛(Island,缩写为Is.)

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只是“岛”自有自己的定义。通常,所谓“岛”,必须始终高于水面,且面积不能低于1平方英里(各国标准不同,这里采用美国标准),有植被和建筑,适合人类居住的四面环水的陆地。

由于岛是离岸的,人类活动比大陆少许多,所以慈鲷的活动非常频繁,且三湖的岛屿非常丰富,由此成为众多三湖慈鲷栖息的良好场所。由此,诞生了一些耳熟能详的三湖岛屿。

坦湖大而有名的岛有:鳄鱼岛(也称为木桶威岛,Mutondwe(Crocodile)Island)、姆比塔岛(MbitaIsland)和比利拉岛(以前一趟称为卡瓦拉岛,Bilila(Kavala)Island)。

坦湖小而有名的岛有:卡里拉尼岛(KarilaniIsland)、姆乌纳岛(MvunaIsland)、姆波考岛(MbokoIsland)等。

马湖大而有名的岛有:利科马岛(LikomaIsland,在马湖岛屿中应该算最有名了)、赤祖姆鲁岛(ChizumuluIsland)和东威岛(DomweIsland)。

维湖大而有名的岛有:朱玛岛(JumaIsland)。

马湖小而有名的岛有(有名的太多,不一一例举):松比西岛(ThumbiWestIsland)、水獭岛(OtterIsland)、保德祖鲁岛(BoadzuluIsland)、钦扬威兹岛(ChinyamweziIsland)、钦扬瓦兹岛(ChinyankwaziIsland)和MBJ岛(姆本基岛,MbenjiIsland)等。

维湖小而有名的岛有:鲁提岛(Rutiisland)、马考贝岛(MakobeIsland)。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描述方便(包括起中文名时),就直接把后面的“岛”给省略掉了。

补充一下,当水中陆地小于1平方英里但大于0.平方英里时,被称为小岛(Islet),有时这样的地域名也会遇到。但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带有不便,所以基本上都当作“岩”来处理。

6)岩(Rocks)

“岩”也是水中的陆地,通常由几块岩石组成,常年露出水面,陆地面积很小(标准是不超过0.01平方英里)。有些岩与附近的岛离得很近,也许本身就是岛的一部分或延伸,只是大部淹没在水下,露出来的只有几块岩石,所以,它们的名称和岛的名称是一样的,但在名称后会标注“XXRocks”。

三湖的岩其实和岛一样,同样是慈鲷的聚集地,且因为几乎没有人的活动,所以形成了一些非常有名的慈鲷栖息地。

坦湖有名的岩有:富威岩(FulweRocks)、鲁坡特岩(LupoteRocks)。

马湖有名的岩有:姆汉加岩(MphangaRocks)、赤东加岩(ChidungaRocks)和津巴威岩(ZimbaweRock)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描述方便(包括起中文名时),就直接把后面的“岩”给省略掉了。

7)礁(Reef)

“礁”通常会和岛联系起来,但两者分区明显。所谓礁也是岩状物,分为明礁和暗礁:涨潮时被淹没,落潮时会露出的称为明礁;落潮时也不会露出的称为暗礁。

因为礁和岩一样,鲜有人的活动,所以也成为了慈鲷良好的栖息地。且坦湖和马湖礁石甚多,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以礁命名的地域。

坦湖有名的礁有:纳曼西礁(NamansiReef)、鹅头礁(FrontosaReef)。

马湖有名的礁有:台湾礁(TaiwaneeReef)、海尔礁(HaiReef)、加利亚礁(GallireyaReef)和杰罗礁(JaloReef)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描述方便(包括起中文名时),就直接把后面的“礁”给省略掉了。

8)湾(Bay)

凡是海岸(对三湖来说就是湖岸)向陆地凹入的地方,就是湾。这样一来,湖泊四周就都是湾了,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

湖湾是良好的避风场所,且通常都不会很深,所以也是慈鲷优良的栖息场所。只是在慈鲷在地域命名时,有些湾的区域实在太大,所以以大湾来命名具体的采集地意义不大。但大湾里面还有小湾,还有本身就很小的湾,所以还是有以湾来作为地域名的。

坦湖有名的湾有:依桑加湾(IsangaBay)、马比利比利湾(MabilibiliBay)、恩度里湾(NdoleBay)等。

马湖有名的湾有:赤庭巴湾(ChitimbaBay)、拉曼贝湾(LyamembeBay)、隆多湾(LondoBay)、恩哈塔湾(NkhataBay)、姆巴巴湾(MbambaBay,非常有名哈)和尤弗湾(YofuBay)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描述方便(包括起中文名时),就直接把后面的“湾”给省略掉了。

9)河(River)

三湖水系发达,所以四周遍布非常多的河流,往往在河湖交界会形成特殊的栖息地类型,一些河流也成为了慈鲷地域种的分界线。同时,河流又是湖泊通往(双向)外界的必由之路,所以这里就会产生非三湖所特有的品种,以及那些非慈鲷类的品种。

因三湖慈鲷大多为特有品种,且标注的地域名必须指向明确,所以以河流名来作为地域名的慈鲷很少(但不是没有)。

10)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简称NP)和国家

一些国家会在风景优美、交通发达或物种较多的地方建立国家公园,有些还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时,这个国家公园里的所有物种(地上和湖中)就成为了保护对象,禁止捕猎和捕捞。著名的国家公园有:

马湖的马拉维国家公园(LakeMalawiNationalPark,属马拉维),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但由于范围很大,有许多知名的地域名,几乎没有这个国家公园来作为慈鲷的地域名的。

坦湖的贡贝国家公园(GombeNationalPark,属坦桑尼亚),范围较小,且周边没有知名的慈鲷地域名,所以有以此作为地域名的,地域名为GombeNP。

坦湖的马哈勒山脉国家公园(MahaleMountainNationalPark,属坦桑尼亚),范围很大,沿岸是慈鲷极其重要的栖息地,一些知名的地域名在此非常集中,所以都是以具体的栖息地来作为慈鲷的地域名。

需要强调的是,有时一些捕捞者在上述国家公园捕捞,且在整个保护区内没有什么地域变种,可能也会以具体的国家公园来作为品种的地域名。

甚至,如果一些品种在三湖沿岸的某个国家都没有地域变种的情况下,一些鱼商就会以国家作为品种的地域名:如知名的布隆迪六间(Cyphotilapiafrontosa(Burundi))、蓝嘴猫眼(刚果型)(Xenotilapiabathyphilus(congo))、红顶珍珠(坦桑尼亚型)(Lethrinopssp.‘redcap’(Tanzania))和黄金二线凤凰(赞比亚型)(Julidochromisregani‘gold’(Sambia))等。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2、与地域相关的几个名词

1)采集地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慈鲷的捕捞地点,也就是所谓的产地。从慈鲷活动和环境的角度来说,又可以称作是栖息地。

对鱼类学家来说,慈鲷的捕获地点是慈鲷信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翻遍所有的三湖慈鲷著作,只要显示自然环境中慈鲷信息的,必标注相关的栖息地具体地点,即地域名。如果没有地域名的,也会标注来自人工饲养(aquarium)。

三湖的重要采集地,现在越来越趋向人类活动少的地区;但即使如此,野生的数量也在慢慢减少(维鲷更是受到灭顶之灾)。为此,相关国家建立了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捕捞。同时,将人工繁殖的慈鲷,放回到自然栖息地,让它们在栖息地繁衍生息。

2)集散地

慈鲷的集散地和平时我们的货物运输集散地是一样的,它通常位于交通方便、人员往来较多的城市,而三湖慈鲷的集散地通常也是靠近湖泊的。所以它可以收集附近各地域的慈鲷一起在集散地“汇合”。

这样方便了贸易和运输,但有时会造成慈鲷产地不明的情况。举个例子,尖嘴金线蓝点狐狸(摩巴型)(Tanganicodusirsacae(Moba))是喜欢虾虎类慈鲷的鱼友的钟爱。但ADKonings认为在Moba从未发现过T.irsacae,应该是在靠近Moba的其他地域捕捞上来的;只不过因Moba交通便利,是一些慈鲷的集散地,所以把T.irsacae送到了Moba便于贸易。但鱼商在给慈鲷标注地域名时,由于他可能也不知道真正的产地(采集地)在哪里,或者干脆就是图方便,所以就以Moba作为T.irsacae的地域名了。

3)类型产地(Typelocality-模式产地,下同)

类型产地是指描述某一品种(物种)时具体的采集地点,通常是第一次发现这一品种(物种)标本的地方。有专家自己采集的,也有渔民捕获的,所以有活的,也有死的。但如果作为类型产地被描述,最终相应的品种都会被制成标本进行保存。比如,Aulonocarabaenschi(金松鼠)的类型产地是NkhomoReef(恩荷摩礁)。

在品种的类型产地确定后,其他与之疑似相关的品种会与标本进行匹配,如果一致的也会纳入相同的品种名,只是地域名不同。

如果某慈鲷采集且做成标本后,或年代久远,分不清具体的采集地域,那就只能以采集时的湖泊来命名了。比如AristochromisChristyi(鸟嘴)的类型产地就是马拉维湖。

4)类型品种(Typespecies-模式种,下同)

这一概念就比较大了,因为所谓类型品种就是一个属(Genus)的代表品种,即该属一系列品种的代表。比如坦鲷Tropheus属(蝴蝶类)的类型品种是T.moorii。

需要指出的是,类型品种不一定是热门的品种,比如马鲷Aulonocara属(孔雀类)的类型品种是A.nyassae(尼亚萨孔雀),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金松鼠(A.baenschi)、红珊瑚(A.jacobfreibergi)什么的。

属名不是先创造出来的,而是发现类型品种之后才确定的。当属名确定后,其他被认为与之相关的也会被列入该属,成为该属的品种之一。所以类型品种是该属的No.1(老大)!

某个属的类型品种一旦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变更了。比如当初将Lethrinopslethrinus(红翅绿珍珠)作为Lethrinops属(珍珠类)的类型品种,后来又将许多当时被认为与该属相关的品种纳入Lethrinops属(比如红顶珍珠、马天尼珍珠、马莎珍珠等)。但过了些年发现,后纳入的那些品种与该属类型品种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作为类型品种的L.lethrinus(红翅绿珍珠)更像Protomelas属。但由于是类型品种,如果将其重新分配,会导致所有的Protomelas属品种分配到Lethrinops属里,而原先Lethrinops属的其他品种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属。为避免麻烦,所以最后还是将L.lethrinus留在Lethrinops属里。

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马鲷Pseudotropheus属,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三湖的地域特点

1)形状与采集区

如果您对三湖地域图熟悉就能发现,马拉维湖和坦噶尼喀湖的形状都差不多,由北向南的东非大裂谷造成了这两大湖泊都呈狭长状。而维多利亚湖因东非大裂谷在那里变成的东、西两个裂谷,所以呈现一个方形,周边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群。

令人惊奇的是,马湖和坦湖不但形状像,而且地域类型也很像:大多数的岛、岩、礁多分布在湖泊的中东部和南部,而岛、岩、礁又是慈鲷最喜欢活动的场所,所以大多为重要的采集地。

看一下下面的图例,红色表示主要慈鲷采集区,黄色表示次要慈鲷采集区,灰色表示普通采集区。在两个湖地中部和南部,是采集区最集中的地方。

当然,最幸福的属坦桑尼亚这个国家(见本文第一张图),其北面是维湖,中西部是坦湖,西南部是马湖,是唯一一个真正的三湖国家。如果想走遍三湖去旅游,只去坦桑尼亚即可。

2)水质

马拉维湖(旧称尼亚萨湖)整个湖面呈狭长型,为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九大湖,也是世界第四深湖。湖水由四周十四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其中以鲁胡胡河(RuhuhuRiver)水量最大,然后,向南流经希雷河(ShireRiver)同赞比西河(ZambeziRiver)相连。

马拉维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在旱季,它可以低至20°C,在雨季,一些较为封闭的湖湾可以高达30°C。

坦干伊喀湖湖面的形状很像马拉维湖,也是呈狭长型。湖水最深度位于坦干伊喀湖的北部,最深处米,是世界第二深湖,也是世界第六大湖。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River)、鲁济济河(RuziziRiver)等,而湖水唯一的出口是卢库加河(LukugaRiver),并最终与刚果河(CongoRiver)合并。

相比马拉维湖,坦干伊喀湖更加清澈和透亮。湖水的矿物质含量极高,PH值也很高(7.8~9.2)。而且坦干伊喀湖的周围都是石灰岩,经年累月的分解溶化,造就了坦干伊喀湖的高PH值和高硬度。也就是说,光从PH值和硬度来说,坦干伊喀湖水比马拉维湖水更高更硬。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整个湖区呈不规则四边形,平均水深40米(已知的最深处为82米)。注入维多利亚湖最大和最重要的河流是卡盖拉河(KageraRiver),另一条从西侧注入维多利亚湖的著名河流是卡唐加河(KatongaRiver)。

维多利亚湖虽然区域大,但水量比马拉维和坦噶尼喀湖要少得多。pH值为碱性,范围为6.9-9.0(常见PH值为7.2-9.0),但水相当软(2-8dGH,这与马湖、坦湖有很大的区别)。旱季水表温度可低至21℃,雨季可达27℃。

综上,尽管三大湖泊的PH值和硬度各有差异,但较高的碱性仍然是它们一致的指标,这种碱性与美洲慈鲷所处的低PH值的环境正好相反。

3)栖息地类型

马湖和坦湖的栖息地类型大同小异,基本有下列类型:

--涌浪岩石栖息地

--无沉积物的岩石栖息地

--深层富沉积物的岩石栖息地

--岩沙过渡地带

--浅层岩沙过渡地带

--浅层富沉积物湖湾(马湖特有)

--沙地

--空贝地带(坦湖特有)

--泥地

--未知深水区

这些栖息地类型及其特点,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ubabanaa.com/jtqk/4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