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自序: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指引我不断前进、永远前进。
理论自信,当代自然科学暨物理学的顶层设计。
中文标题:
理论自信,用一个公式解释世界。
英文标题Title:
Theoryconfident,touseoneformulatoexplaintheworld!
中文摘要:
我有一个五彩梦,
寻找现代物理学两大理论支柱之间的“通路”。
~年,
一直在书海里寻觅我的“诺亚方舟”。
~年,
反复构想当代自然科学的顶层设计,
不断进行自然科学体系的反思。
~这两年,
陆续提出了
“镜像世界”,
“快子、光子运动无处不在”,
“快子运动坍缩成光子运动”,
“光子论-光子电磁波大家族”,
“宇宙三子论”或“申氏量子论”
等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新公式。
最终结论是
在“相对性原理4维时空观”的框架下,
承认在“相对论世界”里,
除了“爱因斯坦光子牛顿慢子世界”,
还有一个“超光速世界”或量子力学的“快子世界”;
而连接这两个世界的“通路”,
就是
《十大公式》里的第3式+第4式+第8式;
特别是第8式,
“量子态原创公式”,昵称“量子态嵌合式”,
(E/m)2+(t/s)2≤1。
它就是
第4式与第7式的融合,
“三子世界”的“摆渡者”,
“镜像世界”的“结合部”,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之间的“通路”,
“超光速”世界与“光速”世界的“桥梁”。
英文摘要Summary:
Ihaveacolorfuldrerm,
lookingforthetwotheoreticalpillarsofmodernphysicsbetweenthe“path”.
~,
havebeenintheseaofthebookslookingformy“NoahsArk”.
~,
thetop-leveldesignofcontemporarynaturalscienceisrepeatedlyconceived,andthereflectionofnaturalsciencesystem.
Forthetwoyears~-,
newconceptsnewcategoriesnewtheoriesandnewformulashavebeenputforward,
suchas:
“mirrorworld”,“fastson,photonmovementeverywhere”,
“fastsonmotioncollapsingintophotonmotion”,
“photontheory-photonelectromagneticwavefamily”,
“universethreesontheory”or“Shensquantumtheory”,
andsoon.
Thefinalconclusionis:
undertheframeworkofthefour-dimensional-spaceviewoftheprincipalofrelativity,
itisrecognizedthatinthe“relativisticworld”,
inadditiontoEinsteinsphotonNewton’sslowsub-world,
thereisa“super-lightspeedworld”orquantummechanicss“fastsub-world”,
andthe“path”concertingthetwoworldsis
formula3+formula4+formula8intheTenformulas.
Specifically,formula8,
“originalformulaofquantumstate”
or“embeddedofquantumstate”,
(E/m)2+(t/s)2≤1.
Itisthefusionofthefourthandtheseventh,
the“junction”ofthe“ferryman”
and“mirrorworld”ofthe“three-childworld”,
the“path”betweenquantummechanicsandrelativity,
andthe“bridge”betweenthe“super-light”world
andthe“lightspeed”world.
中文关键词:
宇宙三子论或申氏量子论;
十大公式;
三组“三剑客”;
两个“量子态”;
“量子态嵌合式”。
英文关键词Keywords:
CosmicTrionTheoryorShensQuantumTheory;
TenFormulas;
ThreeGroupsof“ThreeSwordsmen”;
Two“QuantumStates”;
The“embedded”ofquantumstate.
主旨:
理论自信,
用一个公式解释我们的世界,
当代自然科学暨物理学的顶层设计。
课题研究之红线:
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自然辩证法”对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影响。
辩证法核心,三大基本原理:
対立统一律;
否定之否定律;
量、质互变律;(1.0、2.0、3.0)。
语言:
中文,
英文。
论述如下: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久了也便成了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
一篇科技博文,
中国科技网总编辑的圈点,
深深地启发了笔者。
他的那段话摘要如下:
“物理学的大厦,
由经典物理(包括相对论)和量子物理支撑,
科学家们
一直在寻找这两根柱子之间的通路。
如果
任何具有经典局限的理论必然包含’纠缠态’特征,
那么
至少说明这条通路一定存在”。
这段话明示人们,
应该继续努力寻找作为“通路”的“第三方”。
然而,
尽管人们寻找了一百多年还没有找到。
但是
它
“一定存在”。
现在,
笔者
自信地认为,
这条通路找到了。
它,
大概率地
就是
在“相对性原理4维时空观”框架下的
“获得性原理”和“量、质互变律3.0”
以及
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质能公式基础上
推出的三组“三剑客”、两个“量子态”公式,
尤其是“量子态嵌合式”。
[特别附录:⑴或⑵]。
年
笔者发现了“获得性原理”。
当年参加了成都市自然辩证法协会年会;
并在“四川通信报”上,
公开发表了纪实散文《我有一个五彩梦》,
批露了习作一论、二论、三论“获得性原理”,
明确提出了“超光速”和“光速可变”。
关于“获得性原理”可参阅博文《光速可变原理》。
“光速可变原理”,网上有资料表明,
国外发现者年提出,年才成功发表。
~年,
笔者找齐了代表“获得性原理”的老“三剑客”公式。
年,
将“获得性原理”与“量变与质变原理”
合并为
“量变质变与获得性原理”,
并简称为“量变与质变原理2.0”。
[特别附录:⑶]。
年8月13~20日,
笔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自然哲学专场会,
经风雨见世面。
年底~年初,
这个合并后的原理“量变与质变原理2.0”,
加上人工智能AI和现代前沿交叉学科“新变化”后,
升级为
“量变与质变原理3.0”,
现在简称为“量、质互变律3.0”。
~年,
推出了三组“三剑客”与两个“量子态”公式,
年2月3日、“抗疫”期间,
正式发表了
代表“量子宇宙”与“量子世界观”的
“两个世界的通路”——“十大公式”;
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历史大变局”的新时代;
新时代,新理念,新公式。
笔者认为,
“量、质互变律3.0”教学大纲,
应该是
当代自然科学暨物理学的顶层新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
“镜像世界”,
宇宙“三子论”或申氏“量子论”,
申氏“快子论”——快子无处不在,
申氏“光子论”——光子电磁波大家族;
在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2基础上
新创立的:
拓展式E=mv2,
即《十大公式》第2式;
引申式?E=?m?c2(或?v2),
即《十大公式》第3式;
相嵌式v=(E/m)×(t/s),
即《十大公式》第4式;
两个“百分比”(率)公式,
即《十大公式》第5、第6式;
两个“量子态”公式,
即《十大公式》第7、第8式;
“计量公式”与“进化”箴言,
即《十大公式》第9、第10式;
还有“引力子网场新论”,
“量子势或快子运动”,
等等,等等。
杨振宁老先生说,
理论物理的工作是“猜”,而数学讲究的是“证”。
“申氏量子论”就是我们的“猜”,“十大公式”就是我们的“证”。
[引申式:一般附录①、②、③]。
[老“三剑客”:一般附录④]。
[引力子网场新论:一般附录⑤、⑥、⑦]。
关于我们的“猜”与“证”:
首先,
宇宙“三子世界”或“申氏量子世界”的约定俗成:
△c0,△h0,超光速,快子层级;
△c=0,△h=0,光速,光子层级;
△c0,△h0,亚光速,慢子层级。
沒有规矩,不成方园。
其次,
逐一解析十大公式。
“十大公式”第1式:
爱因斯坦质能式:E=mc2。
该公式最简捷的三步推导法,当属撰写《终极理论》小册子的加拿大学者马克-麦卡琴。用中学物理学的动量公式p=E/c,p=mc,这两式合并就可以得到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
具体详情,可参阅笔者博文《相嵌式》(特别校正版)0918。
它成立的条件是零反射;全反射时,公式右端质量m的系数为2。
从零反射→全反射,系数为1→2,为动态系列变化。
它属于“狭义相对论”,属于“光速不变原理”领域,实数世界。
它在我们的“宇宙三子世界”或“镜像(复数)世界”里,独占一席之地,
“十大公式”的其他公式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推演而来的。
但是,历史的验验告诉我们,
最早的量子力学论文证明了“相对性原理”比“光速不变原理”更重要。
因为,只有坚持“相对性原理”,暂时搁置“光速不变原理”,
我们才能发现,在“相对论世界”里,还有一块美妙的“超光速世界”
——量子力学的“快子”天地。
所以,我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第2式——拓展式。
“十大公式”第2式:
质能公式的“拓展式”:E=mv2。
顾名思义,第2式“拓展”了第1式,用v代替了c,
第1式只是第2式的特例;
第2式是第1式的“2.0”升级版。
这样就导出了“宇宙三子世界”:
速度:
慢子c,光子=c,快子c。
或者说,推出了“镜像(复数)世界”。
慢子与光子组成实数世界;
光子和快子组成虚数世界;
它们二世界合成(镜像)“复数世界”。
换句话说,
广义相对论应该
既包括“光速不变原理”,又包括“光速可变原理”,
“光速不变”与“光速可变”对立统一。
年,
爱因斯坦曾经研究过“光速可变”,并且写过这方面的一些论文。
可惜后来他迫于内外的压力而放弃了,
转身去研究广义相对论,并于年成功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式。
然而,“宇宙之美”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式,表面上看似简略而内容却十分复杂、高深。
一般人略知皮毛,不常见、不常用的“张量”根本搞不明白。
关于“光速可变”
至少有三个证据。
第一个证据是“量子隧穿”。
遂穿部分的光子“超光速”运动,高能光子变成了“快子”。
第二个证据是“宇宙精细结构a”的最新测定,公式:a=e2/(4πεch)。
其中,
e是电子电荷,ε是真空介电常数,
h是约化普朗克常数,c是真空中的光速。
科学家们发现这个常数a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并且,随着测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这个常数a的变化,影响了光速c和光子h的稳定。
第三个证据是年,德法两国科学家的激光实验。
他们的激光,影响了决定光速c的两个常数因子,
真空介电常量ε与真空磁导率μ。
公式:c2=1/εμ或c=1/√εμ。
光速c不再稳定,从而发现了△c,即光速的变化。
此外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新硏究发现,中微子的速度超过了光速。
参阅博文
《谜一样的中微子》,
《中微子比光跑得快,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或许面临挑战》。
“十大公式”第3式:
质能式与拓展式的“引申式”:△E=△m△c2(或△v2)。
在质能式或拓展式的两端各项都加上变量符号△,就成了“引申式”。
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仿佛十分容易,似乎十分简单。
实际上却难、难、难,难于上青天!
笔者
年立志“自创学派”;年发现“获得性原理”;
年推出“引申式”;年得到“量子态原创公式”;
这之间分别花了42~28~5年的光阴!
这样的统计,还未包括年上大学伊始就把
“获得性遗传”这块“硬骨头”
作为自己的毕生科研项目以来漫长的55年岁月。
因此,
这状况应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须注意,此公式决不能写成:
△E/△m=c2!
顾名思义,第3式“引申”了第1式与第2式。
第1式“光速不变”,第3式“光速可变”;
第2式是“三子世界”,第3式是“镜像世界”;
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第3式反映的是
“获得性原理”、“光速可变原理”指导下的“4维时空”、“镜像(复数)世界”。
它是“十大公式”最核心的公式。
“十大公式”第4式:
全称“质能、时空相嵌式”,简称“相嵌式”。
顾名思义,“相嵌式”v=(E/m)x(t/s)
由狭义相对论的内核“质能转化”(率)E/m,
与广义相对论的内核“时空弯曲”(率)t/s,
相乘而成,相嵌在同一公式的同一侧。
注意,这一点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式不一样。
“场方程式”的两个“内核”分别在等式的两侧,
仅仅说明了两个“内核”的“等效“关系,
根本沒提到两个内核呈“负相关关系”。
正如惠勒先生那句著名但又十分模糊的“箴言”:
“空间告诉物质如何运动,物质告诉空间如何弯曲”。
这个“箴言”,强调了“物质运动”与“空间弯曲”的“等效”关系;
没谈到物质运动时的“质能转化”(率),
也没谈到物质运动时的“时空弯曲”(率)。
更没有谈到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所以说,
这两个“百分比”(率)、这两个“内核”,
是广义、狭义“相对论”没有明确提出来的“新概念”。
这是本文非常强调的第一点,新概念,两个百分比。
“相嵌式”的两个“内核”在等式的同一侧。
它反映的是,
在“相对性原理4维时空观”的世界里,
无论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存在着的“共有的”物理新概念
——相对论的两个“内核”之乘积=量子运动的速度v,
反过来,等式两端对调之后也相等。
特别是它与第7式融合的产物、第8式“量子态嵌合式”,
明确提到了两个“内核”由“量子世界”延申到“相对论”世界。
反过来也一样,由“相对论世界”延申到“量子世界”,
它们的关系都呈负相关关系,又称“动态平衡关系”。
这样做,
它就把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内核”“嵌合”或“结合”在一起了;
它就把“三子世界”与“镜像世界”,两个世界揑合或揉合在一起了。
因此,
它是“宇宙三子世界”或“申氏量子世界”中,
“量子宇宙”或“量子世界”中最关键、最根本的公式。
注意,
笫2式,第3式,第4式,它们三式组成了老“三剑客”公式;
具体组合时间为:年5月21日;
从而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宇宙观和方法论。
“十大公式”的第5式和第6式:
第5式“质能转化率”公式:E/m=v2,E/m与v成正比;
第6式“时空弯曲率”公式:t/s=1/v,t/s与v成反比。
第5式是对狭义相对论“内核”、“质能转化”的精准度量;
第6式是对广义相对论“内核”、“时空弯曲”的精确计算。
据说,
“宇宙之美”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式十分复杂,包括十个偏微分方程(组),
并且,高维、非线性,无法精算上述两个百分比(率)、两个“内核”。
我们的公式限定在“相对性原理4维时空”框架内,都有相对应的确定值。
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4、第5、第6式“超越”了广义相对论,我们将其升级为“相对论2.0”。
注意,
它们三式组成了新“三剑客”公式,为精准量化“相对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具体组合时间为:年7月28日。
“十大公式”的第7式和第8式:
第7式“量子态普适公式”:P2+V2≤1,
它来自于大数据。
P,代表看得见的实数世界(牛顿慢子+爱氏光子),
V,代表看不见的虚数世界(申氏光子+申氏快子),
1,代表整个物质复数世界(慢子+光子+快子=虚、实二世界);
1,表示“二元性”,即“波粒二象性”所代表的宇宙万物的本质状态。
P与V的关系,呈负相关关系,又称之为“动态平衡关系”,
即“相反相成,渐行渐融(合)”;
它们各自的平方之和,小于等于1,但不大于1。
第8式“量子态原创公式”,昵称为“量子态嵌合式”:
(E/m)2+(t/s)2≤1,
它来源于第4式与第7式的融合。
(E/m):代表量子运动时的“质能转化率”,对应的是狭义相对论的“内核”,“质能转化”;
(t/s):代表量子运动时,相应的“时空弯曲率”,对应的是广义相对论的“内核”、“时空弯曲”;
1:代表整个量子(复数)世界,同比第7式的对应规定;
1:表示“二元性”、即“波粒二象性”所代表的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状态。
这两个百分比(率)公式,与“相对论”对应的两个“内核”的关系,
都呈负相关关系,若E/m从1→0,则t/s从0→1,反之亦然;
即一方变大,另一方就变小;“相反相成”、“渐行渐融”(合);
它们各自平方之和,也小于等于1,不大于1。
第8式,“量子态嵌合式”,
至少精减了“测不准原理”一半的测量次数;
只要测得其中一项的数值,其他项的数值都可以计算出来。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
它迫使西方的“不确定性原理”1.0版升级到东方的2.0版本,
即我们的“量子态原创公式”。
它是“十大公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公式。
注意,
第1式的变形式,笫4式的变形式(两个内核),笫7式,
它们三式组成了新新“三剑客”公式;
具体组合时间为:年11月25日;
为第8式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第8式是第7式的具体化、特化。
以上三个“注意”,我们分别点评了三组“三剑客”和两个“量子态”公式。
“十大公式”第9式与第10式:
第9式“计量公式”:△m=△E/△v2,
它是第3式“引申式”的变形式。
它是整个量子世界、量子宇宙,质量变化、能量变化的计量公式。
它的用处颇多。
第10式:进化箴言:
“获得性”,由生物学的“新性状”,抽象为哲学上的“新变化”。
所以,
“进化”=获得“获得性”。
它是“生物进化论”的第三种表述——哲学抽象论。
它综合了两大学派
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拉马克主义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它自成一派,即第三派,
亦即
拥戴“申氏量子论”、“量、质互变律3.0”的学派。
为了醒目,
把它写成公式,就成了21世纪,当代生物进化论的“箴言”。
由第8式到第9式、再到第10式,是“十大公式”的第三次“飞跃”;
由无生命的量子世界跨越到有生命的量子世界;
由量子力学进入到量子生物学;
从而,
“天、地、人”,“三才”大一统;
我们的老祖宗称之为“天人合一”。
再次,
重点讨论第3式、第4式、第8式。
第3式:“引申式”。
第3式,是“光速可变原理”,申氏量子世界观;
第1式,是“光速不变原理”,爱氏量子世界观;
第3式与第1式,既对立又统一。
从第1式到第2式、再到第3式,是“十大公式”的第一次“飞跃”,
勾画的是对立统一的“三子”“镜像(复数)世界”。
第4式:“相嵌式”。
它是由第2式“拓展式”E=mv2
与中学物理学最基本的公式s=vt合并而成。
量子运动速度v
等于
“质能比”(质能转化率)E/m
与
“时空比”(时空弯曲率)t/s的乘积。
它表明了
量子运动时,
4个元素,两个百分比(率),一个都不能少。
这两个“百分比”(率)是对“相对论”的“合理内核”、
“质能转化”与“时空弯曲”的精准度量。
二者的乘积等于量子运动速度v。
从第2式到第4式(融合第7式)、再到第8式,是“十大公式”的第二次“飞跃”,
形象地刻划出
从微观“量子力学”世界,到宏观“相对论”世界的过渡法,反之亦然。
这两个百分比(率)公式,是“虚、实”两个世界共有的物理新概念。
这两个新概念,可以代表“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世界。
这是本文非常强调的第二点,也是新概念,两个百分比。
比较而言,
“质能转化”(率)“看得见”的时候或机会多一些;
“时空弯曲”(率)“看不见”的时候或机会多一些;
它们虽然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二者却呈“负相关关系”,
亦即“动态平衡关系”。
这种状况,至少在公认的、规定的普朗克常数h4维时空之内,是成立的。
所以,第4式才能与第7式融合成第8式。
张首晟先生的“大统一”愿景之所以沒能实现,
笔者猜想,很有可能就在于他使用的三维空间座标是三个物理常数:
c(代表爱因斯坦相对论),
h(代表量子力学),
g(代表牛顿力学),
它们三者之间根本就没有物理概念共有的集合。
第8式:“量子态原创公式”,昵称“量子态嵌合式”。
三个关节点:光子一身而兼多角色。
(1)当E/m=1,t/s=0时,
表明
质量m几乎完全转化成能量E(=1),
时空几乎没有什么弯曲(=0);
此时的量子为
快子,超光速,高能量,高动量,快子纠缠,波动、隧穿;可下跃迁。
高能物理学两端统一式,高能光子=快子=引力子。
快子丧失能量,可下跃迁为光子,高能光子就变成了中能光子。
(2)当(E/m)2=1/2=(t/s)2时,
这时的量子为
光子,光速,中能量,中动量,光子纠缠,波粒二象性;可上、下跃迁。
注意:
1/2开平方,
为“镜像世界”的分界线,
或
为“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虚、实二世界”的连接线。
中能光子获得能量,
可上跃迁为高能光子(快子);
中能光子丧失能量,
可下跃迁为低能光子(慢子)。
(3)当E/m=0,t/s=1时,
表明了
质量m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E(=0),
时空弯曲几乎达到最大程度(=1)。
这时的量子为
慢子,低能光子,亚光速,低能量,低动量,粒动,几乎没有什么纠缠;
获得能量后可上跃迁为光子。这时低能光子(慢子)就变成了中能光子。
除了上述这三个关节点,其他时候或时刻:
当E/m由1→0时,则t/s由0→1;
当E/m由0→1时,则t/s由1→0;
反之亦然。
二者“相反相成”,“渐行渐融(合)”,
它们都呈负相关关系,又称“动态平衡关系”。
这种相关变化的具体状况,
就比丘成桐先生提过的那三种“平面”、“球面”、“马鞍型”曲面丰富得多多啦!
现在及时小结如下:
在(1)和(2)区间,
存在着快子运动,有高能光子“隧穿”;
在(2)和(3)区间,
存在着光子运动,有高能快子“隧穿”;
在(3)区间,
存在着慢子运动,有快子和光子“隧穿”。
或者说,
宇宙三子世界,快子和光子无处不在。
这两种“量子纠缠”相互转化,
随机呈量子“基态”与“激发态”的相互转化。
第(1)区间为“虚数世界”,
第(2)与第(3)区间为“实数世界”,
(1)+(2)+(3)=“复数(镜像)世界”。
最后,
再次强调上述三公式的重要性。
第3式,第4式(包括第5式、第6式)第8式,
把
“光速不变”的实数世界
与
“光速可变”的虚数世界
“串联”在一起了。
“相嵌式”及其两个百分比(率)公式,
是连接
“经典宏观世界”与“非经典微观世界”的
藏在深山老林、未人识的、最原始的、尚未琢磨过的“玉石桥”。
但是
相嵌式及其两个百分比(率)公式,
却从本质上把握了“波粒二象性”,
升华、制约了西方的“不确定性原理”(1.0版),
遂将其变换成东方的“量子态原创公式”(2.0版);
最终,
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实到了第8式“量子态嵌合式”头上。
两个“量子态”公式的正式提出,也是在年11月25日。
第8式:
“量子态原创公式”,昵称“量子态嵌合式”,
是“十大公式”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公式。
经过“三个关节点”、“三个区间”的详细讨论,
我们终于深刻地认识到
“十大公式”的第8式,“量子态原创公式”,即“量子态嵌合式”
确实是
宇宙“三子世界”最可靠的“摆渡者”,
“虚、实两个世界”最真实的“桥梁”,
经典与非经典两大物理学的“通路”,
光速和超光速两个世界的“结合部”或“吻合处”。
它的两个“百分比”(率),是“虚、实两个世界”共有的物理新概念。
这两个新概念,都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合理内核”。
这是本文非常強调的第三点,还是新概念,两个百分比。
“质能公式”明确了“质能转化”;美丽的“场方程式”表达出了“时空弯曲”。
但却没有象我们的“相嵌式”或“量子态嵌合式”那样,
两个新概念共同出现在同一个公式(“相嵌式”或“量子态嵌合式”)同一侧。
爱氏的“质能转化”与“时空弯曲”的关系是“等效或等量”关系,
场方程式R_uv-1/2g_uv?R=k?T_uv,
其中k=8πG/c?。
其物理意义:
左端空间弯曲的状况(R_uv张量)=右端物质能量-动量分布(T_uv张量)。
我们的新概念、两个百分比,不是“等效”关系。
二者既有“不确定性”,
又呈“负相关关系”,或称“动态平衡关系”;
即一旦一方“确定”了,另一方便“如影相随”。
二者各自平方之和,小于或等于1,不大于1。
二者乘积=量子运动速度v。
这种情况,的的确确是一种新情况;
这种概念,的的确确是一种新概念!
年~年,这两个公式前后间隔年。
至此,
我们推断
这个新公式最有可能,极有可能,
就是
爱因斯坦老先生追求了半个世纪、梦寐以求而未实现的“统一场论”
——当代自然科学暨物理学的“大统一”公式。
能用中学物理学原理,中学数学公式来证明“宇宙三子论”或“申氏量子论”,
用一个公式,“量子态原创公式”,昵称“量子态嵌合式”,
来解释我们的世界,解释我们的宇宙,
是我们东方人21世纪初的一次伟大的尝试与伟大的创举,
凸显了东方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种“大无畏”的“敢为天下先”的思想解放与行为实践,
为我们制造“曲率引擎”又称“空间曲率技术”(不超光速)兼反重力技术(超光速)的地球人自己的航天器UFO创造了先决条件。
“宇宙学常数∧”,最早曾经出现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中;如今却沒再出现在场方程式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它的“前世今生”真是“一波三折”。详情可参阅《相对论之路》、《爱因斯坦传》、《相对论》等丛书。
长话短说。
量子力学中的“真空能涨落”导致宇宙学常数出现。而真空能涨落又是“暗能量”的主要成因。但理论预测的数值与观测得到的宇宙学常数之间,是无法忽视的个数量级的巨大鸿沟。这个问题的解答必然会为物理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这次,我们的高能光子=快子=引力子高调入世,“超光速”或许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新思路之一。
近日,
美国的“天眼”塌了,中国的“天眼”成了世界唯一;
年12月17日,
“嫦娥五号”挖掘的“月壤”平安降落在中国的内蒙古草原上。
中国科技迅猛发展。
今年是百年来世界历史大变局的转折点。
大瘟疫催化大变局。
笔者坚信,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必将发生,早,中,晚年。
有些权威人士说,
物理学的任何新理论,必须要跨过以下三个“障碍”:
(1)新理论必须能够复盖、包含旧理论;
(2)新理论必须发展、推广旧理论;要有旧理论没有的新概念、新理念;
(3)新理论的新概念、新理念、必须要有新公式来阐述或证明;
并且,新理论还要有新的预测和推论。
笔者认为,
获得性原理,光速可变原理,相对论质能式2.0,不确定性原理2.0,
量、质互变律3.0,三组“三剑客”,两个“量子态”,“十大公式”,等等;
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新理念,新公式,成功地跨越了以上三个“障碍”;
它们终将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暨物理学的顶层新设计、
21世纪科技前沿交叉学科总的指导方针。
《十大公式》的第8式、
“量子态原创公式”,昵称为“量子态嵌合式”:(E/m)2+(t/s)2≤1,
利用“虚、实两个世界”共有的两个百分比(率)新概念,
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串连”起来了。
它就是“统一场论”或“万有理论”或“终极理论”的“大统一”公式。
E/m与t/s,二者互为“负相关关系”、又称“动态平衡关系”;
若E/m从1→0,则t/s从0→1,反之亦然。
年,威尔逊先生首次描述了“重整化群”,出现了连接微观与宏观的“理论的理论”,被誉为“过去50年理论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进展”。然而,高深的“群论”,“曲高合寡”;重整化的过程隐沒了微观细节,对于渴望探测更深层次的理论物理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年~年,前后这两个理论相隔50年。
今天,我们的“量子态原创公式”,昵称“量子态嵌合式”即十大公式的第8式,“直道超车”了“重整化群”;
连接微观量子世界与宏观相对论世界的过渡方法,详情可阅第8式“三个关点节”和“三个区间”的讨论。
从此
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解释宇宙、解释世界啦。
昔日,条条道路通罗马,
今朝,条条道路通北京。
大道至简,
天人合一。
年9月29日,
借助“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
中国与奥地利的科学家们
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
洲际量子纠缠、量子保密视频通话;
中国在构建“量子网络”的道路上迈出了,
远程“密钥分发”、
“隐形传态”、
“视频通话”三大步。
量子纠缠现象是当代量子技术的基础。
处于纠缠态的两个量子,
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改变,
另一个的状态也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
即实现量子超远距离的隐形传态,
信息隐形传输。
我们中国人的研究,
再次证明了“量子纠缠”,
本质上就是
申氏“光子论、快子论”、
“引力子超光速运动”这个神奇的现象。
“引力子”是牛顿力学“万有引力”的“合理内核”,
它“瞬间、超距、超光速”。
然而,
到哪里去找寻“引力子”呢?!
根据我们的理论,至少有三个地方:
1.黑洞附近。
那里的引力特别强,是观察引力子的好地方;
2.伽马射线暴。
那里的能量特别强、最最强,高能光子=快子=引力子;
3.两个黑洞碰撞产生引力波之处。
根据“波粒二象性”,有引力波的地方一定有引力子。
不过,
遗憾的是,
百年过去,时至今日,
科技界仍有不少人思想禁锢,
死抱着“纠缠不(能)超光速”的老观念而不放。
有些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们
还猜测
我们“时空的本质”就是“量子纠缠”,
甚至说纠缠=虫洞;
笔者批驳了这种错误观念。
[特别附录:⑷或⑸]。
笔者认为
“量子纠缠”的本质就是“引力子超光速运动”。
那么,
为什么
在我们的时空里看不到快子运动呢?!
依据
笔者获得性原理的
宇宙“三子论”或申氏“量子论、光子论、快子论”,
光子、快子运动时,
量子们一定处于纠缠状态。
这样就能产生超光速的“瞬间、超远距”作用。
然而,
一旦人们测量它们时,
快子运动就“坍缩”成光子运动,
所以,非常遗憾,
我们只能测得不超光速的光子运动速度c。
这个“快子运动坍缩成光子运动”的现象,
本来应该是
现代物理学两大理论支柱之间的天然“通路”。
殊不知百年来,
科学家们以测得的“光速c不变”为根据,
至今坚决
否认“超光速”的快子运动,否认?c的存在。
他们
只承认“爱氏光子”和“牛顿慢子”运动,
不承认“申氏光子、申氏快子”运动,
由于找不到三子间的御接处,
致使百年来的相对论和量子论
二者之间的通路一直无法实现。
世界上的机械“量子论”,
只承认牛顿慢子和爱因斯坦光子,
不承认申氏光子、申氏快子,
这种三缺一的状态,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了;
至今还有人说,现代物理学两大学科的发展,远远未到瓶颈期。
如此这般,我们又怎样理解
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老先生说的“粒子物理学盛宴已过”这句箴言呢?!
“粒子物理学”又称“高能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的两端,
大端是“天体物理学”,譬如“伽马射线暴”就属于“相对论”研究的范畴;
小端是“量子物理学”,比如“引力子、中微子、电子、光子”,就属于“量子力学”研究的范畴。
这两端,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对立统一”。
百年“对立”,百年未“统一”,
根本原因就在于
否认我们的世界是“三子世界”,
否认“快子世界”的存在,
否认高能光子=快子=引力子。
笔者
年,
创立的获得性原理的核心公式,
老“三剑客”之一、
引申式?E=?m?c2,就是光速可变原理,
表明了?c的客观存在。
拓展式E=mv2,
导出了“镜像世界“
和
宇宙“三子论”,或申氏量子论,
它是爱因斯坦质能公式、爱氏“光子论”的升华与发展。
相嵌式v=(E/m)×(t/s),
由运动物质“4元素”,
两对相关“百分比”(率)相乘而成立的公式。
“质能转化”(率)E/m和“时空弯曲”(率)t/s相嵌的时空,
正是
“虚、实”量子,组成的“镜像世界”,
即
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
看得见的世界
由
牛顿慢子和申氏光子(升华的爱氏光子)组成。
看不见的世界
由申氏光子、申氏快子构成。
它们
内含着引力和引力子,
外联着暗物质(暗光子)和暗能量(暗快子)。
快子运动,快子纠缠;
光子运动,光子纠缠;
它们交互转化,它们无处不在。
这不正是来源于“大数据”的“第7式”
“量子态普适公式”
给我们提供的、展示的、描绘的量子宇宙、量子世界的原型吗?
这是本文非常强调的第四点,量子态普适公式。
笔者的博文:
《草堂夜话》、
《中微子节》、
《信念——座右铭》
就是这种原型、这种“虚、实两个世界”展示的具体情景的描绘。
“量子态普适公式”,在网上出现的时间,大概在年。
那个时节,
我正在忙于参会事宜、忙于修改参会论文,沒有特别